第十章 铁马金戈生死度,弯弓征战誓为王-第2/6页
甘茂从赢稷身上看到了赢荡的影子,惠文后更是望着赢稷出神,他在场下打拳的样子,像极了赢荡,自从父亲传给赢荡此套拳法,他便向个武痴一样,整日在惠文后身侧练拳,如今赢稷重新将这套精妙拳法打了出来,惠文后神伤下,不禁默默掉泪。
二人皆以家传拳法相拼,一时之间二人成了各打各的,谁也奈何不得谁,赢稷伸手道:“此次不分胜败,莫要再斗了,哪一日我俩战场上见真章。”
赵胜也被赢稷功法吸引,惺惺相惜,抱拳道:“今日不分胜败,你为秦国挣得脸面,秦王之位,我大赵只认赢稷。”赵胜拉着赢稷的手,高高举起,向着场上众人宣示道。甘茂登上舞台,将公子赢壮,赢芾请上台,说道:“比武决胜,以公子赢稷稍胜一筹,诸位可有不服?”
场下默然,甘茂说道,“如此,赢稷比武胜,接下来,请看文试。”
甘茂看向三位公子,提问道:“三位公子,请指秦政之得失,如何改良,三位公子想好便可发言。”如此题目,倒是很向后世科举制中的策论。
六国使者皆在秦国,公然评判秦政,难道不会为六国所学?其实不然,各国皆有其国情。楚国重视商业,齐国重视民生,秦国侧重法律,赵国侧重军力,国情不同,自然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罢了。
秦国商鞅变法列国皆知,法律条文也都是各国知晓的,为何只有秦国商鞅变法大成,国情使然也。
只见公子赢壮往前踏上一步,高声说道:“诸位公族,臣僚,壮以为,秦政之得,在依法治国,庶民犯法,与君主同罪,此为法不阿贵,乃秦政之根本之一,军功爵和农爵制相互配合,为秦军所向披靡提供激赏,此其二,至于秦政之失,壮尚未想好,今日就言此,请两位弟弟说吧。”
赢壮深感自己并未发挥好,也可能是因为要是公然抨击秦政,万一与他们利益不一致,他们不支持我,那就得不偿失了。
赢芾上前一步朗声道:“秦政之失,在外系势力过重,王权弱化。”此言一出,场下一片哗然,赢芾如此说,便是将自己母亲也放在秦政之失中了,芈八子拂袖背身赢芾,魏冉怒目相向。
甘茂说道:“今日畅所欲言,公子,勿要瞻前顾后,论事不诛心,莫要受外界影响,指摘秦政,本就是公子分内之事,若公子都不能直言陈谏,况乎人臣。”
赢芾备受鼓舞,继续说道:“赢芾此举并非针对外系势力,商君在秦变法,本也是外系,附庸于孝公之下,权力乃孝公授予,变法二十余年,秦国由边陲小国一跃而为天下强国,乃是秦文化与魏文化相融合之产物,此后惠文王重用张仪,连横策略为秦夺地扩疆,外系势力功不可没,可也伴随着的,是外系不断进入秦国体系,将六国之失带入秦国,任人唯亲,徇私舞弊,法制不行,结党营私,坏先祖之规矩,此为秦政之失,若要改变,当倡行商君之法制,加强国君权力,集权于中央,方可强大秦国。”赢芾看着母亲的眼神渐渐变得缓和,芈八子看到赢芾最终落脚点在加强王权,心中稳了下来,要是说出驱逐外系的话来,那芈八子决然不会再支持赢芾。即便如此,魏冉也是十分愤怒,加强王权的下一步是不是驱逐外系,那我魏冉支持你有何益处,哼。
赢稷向前踏出一步,向着众人一躬,说道:“众位叔伯,赢稷有礼。”
随即起身道:“赢稷质燕七年,感受颇深,秦政之本,在民,在法,商君变法,以耕战思想位要,强秦利民。齐国攻燕,燕民怨声载道,只是掳掠大量财物,于国力却并无增长,秦国攻宜阳,化宜阳而入秦,宜阳民众皆归秦政,为秦国增加成军人口十万,此中原因,便在甘茂丞相将秦政推行宜阳,不滥杀,获民心,此为秦政之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