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野哭几家闻战伐 ,夷歌数处起渔樵-第3/8页





    各国之间信使不断,都在探听各种动向,一时之间各大国气氛紧张,牵一发而动全身,若是秦国吞并韩国,那其余山东六国将在国力上再也无法赶超秦国,形成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可这个一超,总是梦想着兼并六国,一统天下,让六国坐立不安。

    韩国王城内,早已经乱作一团,秦国大军进攻韩国,会从哪里突破,韩国应该如何防守,派何人防守,都需要议论。韩国四战之地,春秋后期攻伐郑国,并为己有,国力增强,而旧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距离中原地区相对较远,与国家长策不符,且时常受到秦国威胁,北部平阳,南部宜阳,两条道路都是秦国东出的必经之地。尤其南部的宜阳,对韩国意义重大,连接崤函之险,遏制秦国东出势头,与周王室洛邑相距不足百里。后来,韩国迁都新郑,距离魏国咫尺之遥,倒也便利韩国在中原乱局中分一杯羹,因此,韩国的立场经常改变,六国合纵,他也加入,秦国连横,他也加入,充分诠释了什么是利益相合便是朋友,跟我讲道义,那纯扯淡,夹缝中求生存,活着就不错了。

    相邦公仲侈并将军韩耕急匆匆觐见韩王,此刻的韩王早已经心急如焚,秦国步步紧逼,秦武王叫嚣着灭韩入中原争霸,韩国大业,不能断送在自己手里。因此,他急召公仲侈和宜阳守将韩耕,韩耕可不是一般人,他一直以先祖韩厥为榜样,厉兵秣马,在宜阳练兵,颇得韩王恩宠,各国王族掌军,已经是普遍现象了。韩耕作为韩王的嫡亲,自然是要分担压力的,因此,韩王将全国最重要的城市宜阳交给韩耕来守。

    “王上,秦国大概率会进军宜阳,其统兵大将甘茂,立功心切,必会全力攻打宜阳,我宜阳城坚墙厚,劲韩军三十万严阵以待,军备物资丰厚,秦国想啃下这块硬骨头,必将他的牙崩碎,他若敢来,定叫他有来无回。”韩耕确实有这个自信,自魏国武卒雄于天下,为天下军争改革开了先河,各国都有自己的重装武士了,韩国虽说实力弱小,但当年申不害变法,也是留有练兵之法的。更为关键的是,韩军有着天下列国都不敢小视的精铁军,战国时期,铁器锻造技术逐渐提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韩国宜阳,便是拥有着天下第一大矿山,韩耕便是依靠着宜阳铁山,装备出了韩国最为精锐的五万精铁军,这是韩耕豪言的根基。

    “好好好,寡人有耕,便是秦之司马错,赵之廉颇,甚好甚好。”听到韩耕的豪言壮语,韩王总算是松了口气,能言敢战,这便是韩人的气魄。

    “将军雄武,只是若是秦王不进攻宜阳,选择其他地方为进攻方向,又该如何?将军岂不白忙活了。”丞相公仲侈一盆冷水浇在韩耕的脸上。

    “丞相多虑了,秦国甘茂也是知兵之人,他自然清楚秦王想要的是什么,宜阳重镇,秦人不会放弃。甘茂一心想要证明自己才能,其他地方,他也看不上。”韩耕斩钉截铁地说道。

    “况且,我若是秦王,宜阳也是最为重要的战略点,拔下宜阳,攻韩才有利,要不他忙活半天,还得从茅津渡口运兵过黄河,风险极高,街市小孩都知道秦人进攻宜阳,丞相怕是被秦人吓破胆了吧。”韩耕讥讽道。

    “王弟,怎么跟相邦说话呢,相邦也是为韩国考虑。”韩王呵斥道。

    “王上,臣无碍,韩国有将军,韩国之幸也,为将者,自是需要有这般魄力和果敢。”公仲侈官场老人,见风使舵的本事,那可不是一般的高明,韩王的脉搏,他可是掐的准准的。

    “多谢相邦夸赞,只是尚有劳相邦一事,还望相邦应允。”韩耕也清楚,将相和,韩国安,也缓了缓语气,但心中的傲气却不消散。“公子但说,臣定当竭尽全力。”公仲侈拱手道。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