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双飞燕



回到太守府,董福山与林十三两人并没有回到各自住处,而是一同去往书房。对于梁州官场的一些形势,董福山认为应该与林十三交代一下,不然恐怕会有宵小之辈为难林十三。

两人来到书房各自坐下,董福山让下人上了茶水,便挥退了下人,现在梁州的形势,让董福山有些风声鹤唳,就连府中的下人,他也有些不放心。

“十三,梁州官场并非铁板一块,有些事老夫还是与你说明了好,不然日后有些事你做起来会束手束脚。”董福山开门见山的说。

林十三放下茶杯,他知道董福山的担忧,而他也有一些内幕想要透露给董福山。

“董伯请说。”林十三决定还是让董福山先说一下梁州的官场情况,然后他再酌情透露一些鬼灾内幕。

董福山点点头,沉声说道:“朝廷有陈齐两党,这件事应该是世人皆知,梁州官场同样分为两党,而老夫就是梁州齐党领袖,只是梁州不仅有齐党官员,还有陈党的一些官员,都尉张寻便是梁州陈党领袖,梁州地处边陲,军政分开,梁州驻军都由庄亲王李承泰统领,所以他张寻虽为都尉,却没有多少兵权,不足为虑,真正需要担心的是梁州别驾从事褚震,自前朝废刺史设太守之后,别驾从事便总理一州政务,虽然老夫能掣肘于他,但各司其职,在政务一事上,老夫也不好过多插手。”

林十三皱眉,心想这太守在一州之地不是一手遮天吗?怎么还有人能掣肘到太守。

董福山看出了林十三的不解,解释道:“老夫身为太守,但不能事事亲为,而且鉴于前朝九州之乱,当朝便开始限制太守的权力,太守之下的别驾,功曹,都官,簿曹,兵曹,治中,典学,劝学各司其职,各行其事,互不从属,互不干涉,老夫这个太守,也是总理他们而已。”

林十三恍然大悟,原来当朝为了防止发生叛乱,极大削弱了太守权力,这样做虽然不会造成叛乱,但也让一州行政变得驳杂繁琐。

“董伯的意思是,这个褚震会阻扰我的行事?”林十三问道。

“还不清楚,如果梁州鬼灾处理不当,只怕丢了乌沙事小,老夫这个脑袋都要人头落地,能绊倒齐党的一个一州太守,陈党肯定乐见其成。”董福山叹息一声,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林十三则有些拿不定主意,这些两党官员就是再怎么党政,终究都是儒家之人,而儒家应该不会自掘坟墓,与山上仙门联手,但听董福山的意思,这些陈党官员又很有可能参与其中。

“董伯,这次的鬼灾,确实是有山上仙门中人的参与。”林十三盯着董福山的双眼,他在试探董福山,这时候,他已经分不清谁是敌是友了,不论齐党还是陈党,都可能是他的潜在敌人。

董福山一愣,随即眯起眼,沉声说道:“可确定?”

“确定。”林十三重重点头。

“看来老夫需要给稷下学宫去信一封,儒家与山上那些人有过约定,决不能插手人间兴衰之事,如今那些仙门公然违约,只怕梁州这次的鬼灾不简单。”董福山眉头紧锁,他深知山上仙门插手鬼灾的意义,如果只是党政,那是大周内部的事情,但仙门参与其中,那就是公然挑衅大周的皇权。

“小侄还没有确凿的证据,只是一些迹象表明有仙门的参与,所以还望董伯去试探一下那位褚别驾,如果真有梁州官员参与,只怕到时候会更复杂。”林十三见董福山并没有异样,

便开口建议道。

“贤侄可有把此事报给朝廷?”董福山问道。

林十三轻笑道:“此事由董伯报给朝廷更好,小侄报给朝廷,也只是锦上添花。”

董福山明白了林十三的意思,这是让功给他,他也不矫情,说道:“好,此事老夫先去信一封给稷下学宫,这件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待找确凿到证据,老夫再上报朝廷。”

林十三点头,董福山这么做确实最稳妥,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梁州鬼灾与仙门有关,就贸然上奏朝廷,那就会陷朝廷于被动,而他与董福山更会承受仙门与朝廷的两股压力。

“小侄先行告退,就不打扰董伯的休息了。”林十三见董福山拿起茶杯,便起身告辞。

“好,贤侄房中应该已经安排妥当了。”董福山与林十三经此交谈之后,亲近不少,便打趣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