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远古世界



翼龙!

这种诞生于三叠纪晚期、灭绝于白垩纪末期的蜥形纲鸟颈类主龙,活生生地出现在眼前,让庄泽无比惊异。

仔细观察,峡谷两岸生长着大片二三十米高的鳞木,沿河布满鸭蹼状叶片的禊叶植物,岸坡全是无根无叶的裸蕨。

与巨大化的石炭纪植物群落相比,庄泽渺小得犹如围绕花丛的蜜蜂。

一只生存于侏罗纪的梁龙,探出七八米长的脖子来摄食,其中一排牙齿将树枝固定住,另一排则将树叶剥下,缓慢地咀嚼。

三叶虫成群结队地从身边游过。

庄泽传音给这些寒武纪的远古生物,可以吸引它们的注意力,却无法与它们沟通。

侧线感应到凶猛生物靠近,躲开后,发现是六米多长的白鲟。

这种熬过了1.5亿年前的白垩纪,却因搬上人类餐桌而灭绝的淡水鱼之王,此刻正畅游猎食。

一路游去,还遇到震旦纪腔肠动物、奥陶纪无颚鱼、志留纪棘鱼等更原始的生物。

不同地质年代,不同区域地形,不同生存条件的生物,竟然奇迹般地出现在同一片天地。

短尾蝮跟着鲤鱼参观了形形色色的远古生物,不禁惊叹道:“老大,跟着你,果然能去到好地方!”

庄泽不知道该怎么接话。

这里哪是什么好地方?

不远处,直升机往返大峡谷两岸,不断地输送人员和物资设备。

数百架遥感探测无人机环绕着山谷,对环境和生物做拍照、取样、扫描。

蜻蜓大小的昆虫机器人,悄悄地接近动物,将微型定位发信器植入其体内。

360度自动旋转的水下声呐生命探测仪,在河道里不停运作。

声呐探头超过200米的扫描宽度和6米的可视距离,用声呐图像和视频图像实时记录着经过的每一个水中生物。

有官方背景的科学考察团队正争分夺秒地进行探测工作。

下午一过,空气骤然降温。

陆上的远古动物纷纷迁徙到别的地方,科学考察团队也回收设备工具。

蛇小弟爬上山顶瞭望了一番,跟庄泽说了他们的去向。

动物是奔向一座喷着熔岩的山,那边似乎也有河流和瀑布。

人类则乘坐直升机,从一个峭壁的洞穴离开了。

按照小弟的观察描述,这个神奇的地方是一个巨大的盆子,四周是连绵起伏的山脉,构成一个完整运行的巨大生物圈。

山脉低处几百米,高处数千米。

盆子底部是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地形。

五种地形分布着森林、草原、海洋、湖泊、河流、池塘、冻原、湿地八种生态系统。

每一种生态系统里的生物多样性都复杂到了极致,涵盖了从物种起源到进化演变的各个阶段。

生物圈本是很脆弱的,如此复杂的环境和物种居然能保持平衡,简直是不可思议。

太阳下山后,气温毫无征兆地降到零下三十度以下,有水的地方骤然结了一层厚冰。

这回,庄泽明白了那些动物为什么要到火山爆发的地方去。

庄泽和蛇小弟在河底躲了几个小时的寒风,等到太阳出来,冰层又融化了。

科学考察团队像蚊虫一般,搭乘直升机,嗡嗡地从峭壁飞出来。

他们换了个地方,继续开展紧张的勘察工作。

庄泽也换了条河道,进一步观察这个地方。

这里似乎是一个半成品世界。

物质层面基本上都不缺,但是还没形成自洽的自然规律。

气候变化太快,春夏秋冬没有过渡,说变就变。

从高温到极寒,从狂风暴雨到风平浪静,都是无缝切换。

海水和淡水混淆,水压和盐度不明。

对了,还没有黑夜!

也没有蓝天白云!

天空是灰蒙蒙的混沌状态,没有大气圈层,也没有日月星辰。

庄泽越想越心惊。

仿佛有一个造物主在练习创世时,出了纰漏,觉得不满意,半途而废。

而这个残缺的世界,则是被扔掉的弃稿。

“轰隆!”一道雷霆劈中了树木,燃起了火。

几只森林古猿手握着木棒,小心翼翼地靠近火,围观了许久。

它们在几次森林火灾中认识到火的作用。

火是真正的百兽之王,没有哪个猛兽敢挑战火。

烤煮的肉食比生食能带来更多力量。

它们猜测火是神祗的化身。

可是不管如何跪拜,都不能将火挽留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