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韩进酒酣忽思故人情 薛安离府独居枣府楼-第2/3页
几盅烧酒进肚,任方就向韩进说起了薛安:“薛伯父当年一直跟随着薛纶大人,对薛大人是忠心耿耿,而且薛伯父一直没有娶妻生子,薛伦薛大人亡故之后,薛安伯父就离开了薛家,如今住在城外的枣府楼,安养天年,不问世事。原先薛伯父还常回城里,到普济堂和父亲下下棋喝喝茶,生活倒也安逸。”
这是,任服远也插话说:“进儿,薛管家对你、对我任家恩重如山,你此次回来,要专程去谢谢人家。你如今虽然出家为道,但这人间的情礼,还得注重啊。”
韩进连忙回道:“义父,这是自然,我一直记着薛伯父的恩情。这次回来的时候,我还专门想着给薛伯父送个什么礼物呢。”说着话,韩进转头又问任方:“哥哥,我们明天就去拜访薛伯父,好吗?”
任方点头道:“好啊,我也有十几天没见过薛伯父了。”
原来啊,自从薛安搬出薛府一个人居住之后,任服远父子为了感恩,经常去看望他。薛安呢,也经常去普济堂,与任服远喝茶、聊天,近两年由于任服远和薛安岁数越来越大,所以二人走动就少了一些,但任方呢却是隔三差五去薛安那里问候一番。
说完薛安的事,韩进又说起在大同城内另外一个对他有恩的人。谁啊?就是白衣庵的方俊大师。任方告诉韩进,方俊在他出家为道之后,就返回了大同,依旧在白衣庵中为僧。三年前,方俊在给华严寺和善化寺抄写了诸多经文之后,再次离开大同外出云游,至今未归。
就这样,大伙儿边吃边聊,酒足饭饱,各自回家休息,此处不表。
第二天一大早,任方和韩进两人吃过早饭,准备了一些礼品,另外取出几十丸的石斛夜光丸,就前往薛安的住处。
我们在前文书就说过,这薛安因为当年经常帮着薛纶整理公文帐务,经常熬夜,所以眼睛有些不太好使,石斛夜光丸呢,自然是给薛安用来治眼病的。说起来这石斛夜光丸的方子,还是通过薛安之手传到大同的,前文书我们讲过这段故事,这里就不再啰嗦了。
薛安如今住的地方,在大同城东门外兴云桥东面、一个叫做枣府楼的村子。早些年,薛纶薛大人因薛安跟随自己多年,就在这里购买了这处院落和十亩良田,赏赐给薛安,说让他娶妻成家。但是呢,薛安却一直没有成家,到了薛纶去世之后,薛安就向三老爷薛缨辞别,说是年岁已大,想自行养老。薛缨对薛安也比较敬重,就让薛安带着两个仆从,来到这枣府楼安顿下来。
薛安带的这两个仆从是一对夫妻。薛安未婚无子,也没把这对夫妻当作奴仆对待,只当是有个做伴的罢了。
话说任方和韩进,出了和阳门,东行不到几里路,经兴云桥跨过玉河之后,就来到了枣府楼,这枣府楼村不算大,也就几十户人家,但是村外却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庙宇,建在村口一处叫东塘坡的土台上,这里呢有一处道观,名叫真武庙。
这座真武庙,始建于辽金时期,原本名为玄都观,后因内供为玄武大帝,又名玄武庙。再后来呢,因避讳宋始祖赵玄朗之名,就更名为真武庙。因为战乱,这个真武庙多次损毁。到了明朝洪武年间,又再次重建,后来还有过几次扩建,算是当时大同比较大的一处道观。韩进小时候,也来过真武庙,只不过没什么深刻印象。此时看到这道观,韩进的心中却突然有了一个想法。
任方韩进两人也没骑马,从城中步行也就半个多时辰,来到了这枣府楼村外,经过真武庙进入村子。此时,大多数的乡民已经下地干活,村里看不到什么人影,任方一指村中那处最大的宅院,对韩进说:“你看,这就是薛伯父的院子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