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出海



    自愿报名出海访仙的童男童女并不多,刘名各项条件又很是符合。刘家的申请很快得到了官府的答复,刘名已被选中为访仙的童子。

    既然刘名要出海访仙,刘父的劳役自然按规定免除。朝廷还发下些布匹,钱财作为赏赐。不过刘名家里,并没有因为得了朝廷赏赐有一丝的喜气。

    刘母让刘父拿了赏钱,到集市上买了棉花、饰物,在家里没日没夜地为刘名赶制起棉衣、棉鞋。刘名不忍母亲日夜劳累,推说不要。母亲却仍是日夜赶工,针线翻飞。

    刘名毕竟只有九岁,还是个孩子。即将离家之际,父母不忍心再加约束。接下来的日子,刘名与小伙伴们玩的昏天黑地,上树抓鸟,下河捉鱼,满山玩耍,不亦乐乎。

    知道了刘名即将应召访仙,刘名的好友萧晓、樊进、卢燕儿等都非常不舍,想要跟他一同出海,奈何家里大人不答应。倒是刘名丝毫不为自己的即将出海担心,反而是满怀憧憬,能够寻得神仙,学得仙术,从此,飞天遁地,无忧无虑,逍遥天地之间。

    八月初一是刘名离开的日子,刘母为刘名准备的棉衣、鞋子都已完成,打成一个小包袱,让刘名背在身上。在父母、小弟万般不舍中,刘名辞别了家人、玩伴,随朝廷的车队向大海方向出发。一路上,又有其他郡县的童男童女汇合。车队不断壮大,最后达到数十辆,浩浩荡荡驶向海边。

    八月十五,刘名与来自全国的童男童女齐聚齐地琅琊台。访仙的童男童女、随队的军士,以及船工站在高高的土台前。广场四周、琅琊台上幡旗林立,猎猎飘扬。不远处的海边是即将出海的楼船,船体巨大,桅杆耸立,静静地停泊在那里。每艘楼船的船舷上都刻写着自己名号,分别是“步云号”、“拂云号”、“腾云号”、“追云号”、“出云号”。

    秦相李斯带领大家拜了天地,发表了一番演讲。李斯具体说了些什么,由于刘名站的靠后,也只是勉强听得,无非是对始皇帝歌功颂德一番,对出海的人们勉励一番,转达了始皇帝的期望,最后又承诺对能够达成的有功者重奖云云。李斯讲完,访仙船队长官徐福又是一番演说,讲诉了朝廷为此次出海做了各种万全的准备,号召大家要谨遵始皇帝的旨意,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一定要为始皇帝求来不老仙药。

    出发前的誓师大会结束后,徐福一声令下,出海的人们编队登上各自的楼船。五艘楼船,风帆徐徐升起,向大海深处缓缓驶去......

    三年后。

    两艘巨大楼船在广阔无垠的大海上乘风破浪。刘名坐在高高的桅杆上,微风拂面,秋高气爽。眼前碧空如洗,水面波光粼粼,茫茫大海一望无际。

    大秦访仙的船队在海上已经漂泊了三年。在徐福大人的带领下,船队经历了诸多状况,好在都有惊无险,至今依然在大海之上苦苦寻找那神秘莫测的仙岛。

    刘名静静远望,回想着船队三年来的经历。

    船队从大秦琅琊台出发,一个月后到了济州岛。那里是箕子王朝的疆土。当年大周取代商而王天下,商朝的贤人箕子带领着部分殷商遗民,远赴朝鲜,在那里建立了国家。大周强盛时,箕子王朝每年派出使者向大周朝觐进贡。后来周朝衰落下来,神州大地战乱不断,这才逐渐中断了联系。几百年来,箕子王朝的百姓受圣贤教化,安居乐业,彬彬有礼,君子之风盛行。

    大秦的船队到访,济州岛的府衙官吏,以来自故土的同胞礼遇。虽然济州物产不丰,民众也不富足,他们依然征集了不少当地的特产、珍贵的药材赠与船队。徐福大人也投桃报李,回赠了一些宝贵的典籍、铁制的农具等,彰显大秦的天朝气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