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秦少年-第3/4页
“刘名哥,你还是说说吧。”
“那,好吧,既然大家一起捉的鱼,应该平均分配。我们这样......”
刘名虽然不太想干这个费力不讨好的活儿,不过为了大家的友谊,也只好勉为其难。按照刘名的分配办法,不一会儿,大家都心满意足地分到十余条小鱼......
六月的夕阳,将赤阳村染成了金色。在田间劳作了一天的人们纷纷归来。村子里一条由稀稀拉拉的不规则石块铺就的主路上,有人牵着牛,有人扛着农具,来来往往,人们见了面都是和和气气,相互问候,孩子们则围着大人,追逐嬉闹,一片安宁祥和。热闹持续时间不长,路上的行人渐渐少了些,袅袅炊烟在一座座房屋屋顶升起。
此时,有五、六个七八岁的孩子雄赳赳走来,”刘名哥,明日我们去捉知了吧!村头的杨树林有好多知了,我哥说知了用火烤了,吃起来味道可香哩!“,”明天我们还是去捕蜻蜓,今天在小溪边,我看见一只红色的蜻蜓。“......
一个虎头虎脑的小小子,还有一个羊角辫的小丫头紧跟着领头的少年边走边说。
孩子们走近前来,才见每人手中提着一串鱼儿。说一串,是因为鱼是用搓成股的青草从腮部穿入,再从鱼嘴穿出,十余条串成一串。
“不错呀,你们这是从哪里捉到这么些鱼?”路边一位胡子拉碴的大叔看着男孩乐呵呵说道。
“萧叔好,这鱼儿是在花石溪里捉到的。”刘名回答道。
花石溪就是孩童们刚才捉鱼的那条溪水,溪水从山中流出,在赤阳村旁汇入小河,因小溪中的鹅卵石,表面上有白色的花纹而得名。
“这都是我们按照刘名哥想出的办法捉到的。萧晓也有,他已经先回家了。”
“萧晓还有条鱼是红色的尾巴哩!”......
旁边几个孩子七嘴八舌对着萧叔道。
“行啊!涨本事了,你们这些小鬼头。”中年人听了孩子的话,乐呵呵笑道。
“萧叔,我们先回去了。”说了几句话,孩子们与萧叔道别,小跑离开了。
小伙伴们一个一个地各自回家离去,石板路上只余下刘名一人。刘名走到村东头一处院落前,推开院子门。
不大的院子,收拾的清洁整齐。刘父坐在小院中石桌旁。母亲挺着大肚子正从厨房端出准备好的晚饭。四岁的弟弟刘仲背对大门坐在板凳上,摆动着小腿,荡来荡去。
“爹,娘,我回来了!”刘名开口叫道。
“又到哪里胡混了半天,身上尽是些泥土!”母亲看到刘名皱眉道。
“萧晓来喊我,您和弟弟在歇息,我就出去了。”刘名有些心虚看着母亲道,对于母亲刘名有些敬畏。
“哥哥回来了!”小刘仲听到哥哥的声音,两条小短腿一伸,从板凳上溜下来,“哇,这么多鱼!”看见刘名手中的鱼,小家伙更是兴奋起来。伸出小小的手指,这里戳一戳,那里戳一戳。“哥哥,这个鱼是活的,还在动哩!”小弟有一个新发现,大声叫道。
“去洗一洗,先吃饭吧!“父亲说道。
“哦!”刘名应了一声,赶紧牵着弟弟,到院子一边,将鱼放下。
“哥哥,这条鱼给我吧!”
“你要这鱼做什么?”
“我要把它养起来。”
“走,去吃饭。”刘名拽着小弟。
“不嘛!哥哥把这条鱼给我吧!”小弟摇晃着刘名的手臂,不依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