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第2/3页
“好啊!”刘备忍不住叹服道,“先生的指教使我想起虞舜、文王之道,显然是比我和孔明的谋划高处几层境界;我们的谋划是这世上的小技,先生的智慧确是从天而来的大道;我一直以为大道不存在了,今日听先生教诲,我才知道,大道始终是运行于天地人心之间,而且是无往不胜的,顺之者昌,逆之者衰;今所憾者,没有更早听闻;不知先生能否留下来,等小儿刘禅和孔明他们来了之后,将大道指教他们,使他们也得着属天的智慧,建立太平盛世?”
“天道昭彰,从不隐藏;对于真心寻求的人,是显而易见,在无声中也听得分明;对于不愿寻求的人来说,会视而不见,呼天唤地、大声叫喊,也会被当成噪音;我说的这些话,刘禅是听不进去的,他从小锦衣玉食的生活使他的心田里埋不下大道的种子;至于孔明,在他所读过的那些书里就有大道,他若愿意选择天道,效法虞舜、文王,必然知道该怎么做;他若不愿选择天道,要选择世人的常路,我劝说也没有用;传道者要遇到受教的人才不枉费功夫,一个人必须经历艰难、挫折、痛苦、失败、自我否定之后才容易有受教的心——我今天给你说的这些话,也是在今天这种境况下你才能听得进去;如果在当年,有人劝你好好读《尚书》,你能听得进去吗?在当年劝你在东吴讨要荆州的时候,就把南郡还给他,你能听得进去吗?劝你不取益州,你能听得进去吗?”
“是啊,是啊!”刘备面有愧色的答应着。
思量好久,刘备像是对老者,又像是自语的说:“但愿孔明先生能够放下世人的常路,选择行天道——我决定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行尧舜之道,以助孔明选择天道。”
“你能闻道而行道,善莫大焉;希望诸葛亮能理解你的苦心,行天道以定天下;你好好休息,我走了!”老人说罢,不等刘备挽留,竟自转身走出大帐,很快消失在夜色中。
诸葛亮和刘禅一行风尘仆仆地来到白帝城,在永安宫里,君臣父子相见。刘备看着年幼而不谙世事艰辛的儿子刘禅,还有因心内忧急和一路奔波而面容憔悴的诸葛亮,本想向他们笑一笑宽慰他们,却情不自禁的流下泪来。诸葛亮上前俯下身子,一个“陛下”没叫出口,已是泪流满面。
刘备忍住泪,伸手握住诸葛亮的手,开口道:“孔明,你辛苦了!我原本指望夺回荆州,重新实现你当年‘跨有荆益、从荆益两路北伐’的构想;谁料却兵败至此,以后北伐怕是更加艰难。”
“请陛下宽心,就是再艰难我也会尽心尽力辅佐太子,举全国之力北定中原、复兴汉室。”诸葛亮看着刘备,坚定地说。
“孔明啊,现在不先说这个,我有比这更重要的事要对你说。”刘备说着看向跪在一边的刘禅道,“我施展抱负,与你们一起平定天下、复兴汉室是不可能了;我去之后,大业就靠你们来完成,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之下,要完成这样的功业,非具有超乎常人的德与才不可……孔明,你看阿斗(刘禅乳名)如何?”
“太子生性仁厚,现在还年幼,如有贤者教诲和辅助,定可承当大任!”诸葛亮宽慰刘备道。
刘备摇了摇头道:“当此乱世,非大才不足以平天下,非大德不足以服天下;曹魏虽窃夺国家政权,以曹丕之德才不足以使天下信服;你的才与德胜曹丕十倍,必能安定天下;至于阿斗,如果他还可以教导,能行大道,你就可以辅佐他;如果他不受教,你就取代他!”
听到刘备当着刘禅和众人的面对自己说这样的话,诸葛亮非常震惊。他抬起头,看着刘备。从刘备的眼睛里他看到的是真诚而不是试探,诸葛亮的眼睛再一次湿润了,他心潮起伏的想:在尧舜之后,谁还有这样的胸怀,不以江山为重,为天下苍生计,愿意将国家托于外姓;而且托付的不仅是江山,还有他的儿子,这样当众把儿子的教导和废立之权托付给我,这哪里是要我辅佐太子,分明是使太子刘禅作为我执政的辅助啊!使我以辅佐幼主之名,行掌政权之实;堵住那些反对者之口,既保全我的名节,又让我可以不受约束的行使权柄;在尊卑有别的今天,这样把臣子当朋友……能得到君主这样的赏识和信任,不枉此生啊!遇到这样的君主,谁不甘愿效忠呢?即使尽忠至死也是死得其所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