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轻纱幻化情结扣,源主凭空铸天宝



    漆黑而深邃的“无”依然如旧,伏羲静静立于其中源眼已经维持很长时间,却依然难以看清这一望无际的黑暗。

    离开洪荒世界已经有了一段时间,只是到目前为止,伏羲唯一的收获也就是这“无”对于“有”或者说是物质来说,是不可逾越的。

    伏羲反复实验了很久,最终确定了一件事,离开了他的力量加持,物质是几乎无法在“无”中长存的。

    这片无之空间对于物质来说类似于无限大,失去他力量的物质甚至在这片“无”之空间中都无法移动,这是他之前没有注意到的。

    而物质本能的聚合在一起形成球体,实际上也正是迫于“无”之空间中那种无形的压力。

    “类似于洪荒世界这样的空间,其内的物质与生灵,在‘无’之空间中是无法存续的,至少在能量层级不够的时候是这样……”

    最终伏羲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虽然对“无”之空间的理解与实验陷入了瓶颈之中,不过这毕竟不是这次伏羲以闭关之名跑出来的主要目的。

    至于此次最主要的实验实际上一直于进行之中,正是得益于第二次的洪荒游历,伏羲发现洪荒世界有一种难以言喻的违和感。

    但对于这种违和感又不知从何而来。

    或许是因为洪荒的诞生是因为他过多的干预导致出了什么问题,在经过了慎重的思考之后,伏羲仔细回味了自己从诞生意识以来所做的一切,最终锁定了两点。

    第一,洪荒的演化有了太多的外力介入,并非完全自然演化的结果,这也导致了洪荒世界本身并不是本源正常演化的形态。

    第二,洪荒本身所拥有的能量太过庞大,这导致了整个洪荒的生态体系本身似乎出现了问题,作为一个初生的世界,本应将能量都用于自身发展才对,这就像是生灵从幼体逐渐成长的过程,然而新生的洪荒却是需要疗伤,这明显不符合正常的发展规律,先天魔神大战,这一切简直就像是灭世之后重建一样。

    这也正是伏羲看到自然繁衍而诞生的生灵幼体所得到的感悟。

    既然洪荒有问题,那么就重新弄些世界雏形来让其自然演化,只要这些球形的世界雏形够多,总有可以完成自然演化的世界出现。

    虽然这需要漫长的时间,但这时间本身对于伏羲来说,却是最没有意义的。

    这一次,伏羲重构了大量的世界雏形,并彻底放弃了洪荒世界这种速成模式,模拟自己诞生与最初释放物质的做法,伏羲坚定的迈出了这一步。

    然而从伏羲创造世界雏形,再到模拟自己诞生时的奇点,再到极限压缩物质的奇点爆发,最终被物质充斥的世界雏形开始慢慢出现演化融合的迹象,这个过程让伏羲足足等了几万年。

    这几万年里,无数的世界雏形毁灭了,有的在物质扩展之中世界外壁破碎,在“无”之空间的压迫下化为虚无;有的则是过度压缩最终坍缩了,这种情况绝大部分重归虚无,也有极少数的个体最终坍缩后与世界外壁彻底融合,最终化作一颗珠子。

    当然还有很多不一样的异常个体,然而这些外形奇特的个体在伏羲看来却都是些失败品,其无一例外的便是它们基本都是世界外壁破裂,在“无”之空间的压迫下,重归虚无已然是一种必然结局,这些世界耗尽了自身的潜力……

    要说例外,却是只有一个,那是一个能量层级偏低的世界雏形,这个世界的奇点爆发的能量并不足以支撑其形成一个正常的世界,但却也不足以破坏其世界外壁本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