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包.养大明朝-第2/2页



    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享受大明朝红利供养的士绅,居然对大明朝没有太多的义务!

    无论是经济上(税收)和还是军事上(兵役)的,这个文官士大夫,或者说官僚士绅,他们的心态和实际行动,更像是这个王朝的高级打工仔经理人。

    他们的追求,就是尽可能地在老板没有发现的情况下,全力捞钱捞特权,为自己的家族攫取好处!

    并且他们还在不断扩大着自身的既得利益。

    而明朝社会的治理成本,不能向占据社会绝大部分资源的老板——皇帝,和高级经理人——官僚士绅身上收,那就只能转嫁给普通的底层打工人——大明百姓了。

    【苦一苦百姓,骂名我来担】这种事,其实是大明朝的真实写照,甚至这个骂名,一般也是扣在皇帝和太监的头上的。

    但大明毕竟是一个王朝,并不是一家公司,在农业时代,社会财富的总量增涨速度也赶不上人口的增加速度,又没有殖民地带来财富增量,而大明扭曲的权利和义务体系——也就是分配体系,也只能把大明社会的最底层农民,一点点逼上绝路。

    最后不是农民起义改朝换代,就是外敌入侵,轻而易举地击溃这个已经被内部蛀虫吃空的空架子皇朝。

    这,大概就是大明,或者秦以后所有中国古典集权官僚制王朝,走向崩溃的主要内因。

    越是专.制,就越是造成社会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等,而这又会加剧收入分配体系.的不平等,最终导致王朝周期率的应验。

    回到东江管委会众人面对的问题,就是现在的大明朝,很大程度上已经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能力。

    否则只要从富庶的江南地区收商税和关税,就足够编练出一支抵御甚至吊打八旗兵的军队……历史上天启派魏忠贤在各地横征暴敛,就是他们试图恢复对地方控制的最后努力。

    众人沉默一阵,还是主管贸易和经济的莫文韬率先出声道:

    “……看来,我们只能完全学英国人对付清政府的办法,用关税收入来维持住明朝的财政,让她不至于穷到破产退市了。”

    他半是无奈,半是幽默地说道,“反正咱们来大明也不是主要为钱,金山港那里有海量的黄金,够咱们用三十年的!

    ……咱们干脆自己贴钱包养大明朝算了!”

    众人闻言都是一愣,吕建成好奇地问道,“……包养?怎么个包养法?”

    见大家都看向自己,莫文韬整理了一下语言,继续道,“……是这样的!宋维纶走之前,跟我谈过建立贸易循环和帮助明朝建立海关的事情,学忠临走时,我们讨论过大沽口海关银的问题。

    他们的想法差不多,就是这个海关税款,可以直接给朱由校!

    让他自己组建一支精干的皇室新军,有了军队,就能逼迫江南的士大夫让出一部分利益,这样就有钱赈济北方的灾民,不至于演变成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同时延长明朝的寿命。

    这对我们和整个华夏来说,是最最有利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