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重识三国 第13章 单户与豪强-第2/3页
所以单户既是名田制下最大的被授予群体,单户绝户后遗留的土地又是国有土地最常见的来源。
经过高家两代人的辛苦经营,终于将这八十亩被授予的荒田,给照料到了中田的水准。
不过一场小小的灾难很快就将这个小家庭推向了绝境,在高顺十四岁的时候,他的父母双双病故,这些田地眼看着也将守不住了。
尽管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高顺很早就开始帮助父母打理田地,但要让他这个年纪一个人就支撑起这八十亩田地却也太为难了。
看到这一点的一位姓冯的乡间大户,很快就安排了自己的家奴前来商量买地的事情。说是商量,冯家早已定好了价格。
刚刚安葬好父母不久的高顺,就遇到了冯家的人。
来的人告诉高顺,他家这地冯氏愿意以100钱一亩的价格全数购买,总计8000钱。
冯家大老爷是个善心人,可怜他还是个半大的孩子,愿意再多出2000钱,凑个整,一共给他一万钱。
同时,如果高顺没地方去的话,也可以到冯家当雇农,到时候这些土地还能继续交给他照料。
100钱一亩?
这是塞外荒漠的价格吧!
高顺虽然年小,却也明白田地的基本行情,以他们家勉强达到了中田水准的田地,至少也是1000钱一亩。
可现在这个冯氏居然想用十分之一的价格进行收购,这与强抢又有什么区别?
但是高顺也明白,即使他不想卖,以他一个人的力量,是绝不可能保住这土地的。
这一次只是一个家奴前来通知,下一次怕就是一些轻侠无赖开始上门了。他只能想办法谋求一个更好的结果。
两天后,想清楚未来道路的高顺变卖了家中本就不多的器物,来到了乡有秩佐吏刘平的家中,告诉他自己想要公开售卖家中的土地。
乡佐吏虽然只是汉代乡村里最基层的不入流小吏,可也代表着官府权威。
刘平本人也是一个乡间大户出身。对高顺家的情况,他自然是了解的,而且还听说了冯家想要买地的打算。
现在高顺主动找上门来,显然是冯家出价实在太低了。
对这样的事情,刘平一般都只是睁只眼闭只眼,不会主动插手干预,这是大户之间的默契。可现在,送上门的肉难道还有吐出去的道理?
刘平知道,高顺家的地现在一亩产量接近3石粟米,已经算是中田了。若非如此,大户们也不会看得上。按照市价来算,至少也是1000钱一亩,甚至放在中原内郡的话,3000-5000钱一亩都有可能成交。
可要让刘平真按照市价成交,他也不愿意。不过这高顺既然能来找自己,也就可以去找乡三老,力田,啬夫,游徼,亭长等人。
刘平又想了想,大户们都喜欢乘人以危,遇到高顺这种情况,一般最多也就出到市价的一半。只要自己出的稍微多点,想来这高顺也不会再找别人了。
于是他思量一番后报出了自己的价格:
“咱公允地说,你家这地,当值1000钱一亩,可你也知道,谁也不可能一时间拿出八万的现钱,我现在可以凑出5万钱,直接买下你家土地,你看可好?”
高顺心中盘算了一下,他也知道,5万钱已经是大户们所能给到的一个“良心价”了。
至于什么拿不出8万钱这种鬼话,还当自己是3岁小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