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水陆大会



赵景明在很多大夏起义的地区都发现了当地的主官是彻彻底底的无能!

        而赵景明不可能将所有的地方主管全部的调查清楚。

        这就是大夏臃肿的所在!

        哪怕朝廷确实是知道某一个地区的某一个官员是谁,但有可能这个人从出生一直到死亡,从来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被朝廷监管到。

        吏部在很多时候只是一个摆设而已,只要这个官员不做的太过分,那么吏部就会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

        朝廷需要征的税都征上来了,朝廷就很知足了。

        这个制度导致着很多小的地方有一套自己的小朝廷,县令就是皇上!

        当初赵景明还疑惑,不是县令头上还有更大的官管着吗?

        为什么县令反而成了地区最大的官员?

        后来手下的人告诉赵景明,除了县令真正的坐在县里,剩下的官员都是在府城或者省里作威作福,哪里会下县里面看看。

        哪怕是巡抚下来,只要没查到这个县令有什么杀头的罪,那么县令就可以有恃无恐的对待任何大官!

        县令做的时间一长,必定和本地的地主豪强都勾搭在一起,而朝廷的衙役也必定听从县令的安排,这导致整个县都是县令一个人说了算!

        巡抚之类的官员最多来这个县也就三五个月,再长的时间也不会多待。

        而县令可是有的一辈子都在这个职位不动的!

        地方上的县令待的时间越长,上面的人越不好管,朝廷的政令也执行不了。

        而地方上的县令待得时间越短,贪污受贿祸祸百姓的几率就越大,这几乎成为了大夏的一个无解的难题。

        而锦衣卫、东厂、吏部的作用仅仅是一个补充,将这个循环有序的打破。

        不断的让县令等底层官员的职位进行一下变动,一定程度上的解决了这个难题。

        赵景明现在的想法就是拿出前世的那些手段来。

        让他们见识一下什么是末位淘汰制度!

        赵景明这个想法还是需要再缓一缓。

        当务之急还是拜火教,这个账可是还没有跟他们算呢!

        赵景明在安顿好皇宫中的众人之后,下令锦衣卫去捉拿在玉泉山的那些拜火教之人。

        而锦衣卫传来的消息让赵景明感到有些诡异!

        这些人要在七日后在法华寺开水陆大会!

        届时,所有在京城附近信仰拜火教之人都会参加这场大会,就连拜火教的主教都亲自来主持这场大会!

        赵景明感觉这些人是不是有点迷糊了,信拜火教也就算了,还真把自己当成一个正经的教派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