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匈奴的经济-第2/3页





        这中间,原本老牧民可以用一头羊来换一件半的麻布衣服,从中间盐贩子手中一倒手,就只能换来一件了。

        而盐贩子想要买一些更加高级的丝绸和布料只能通过将盐卖给手中攥有金银的商贩,再去到大部落去用金银购买丝绸和布料。

        而手中攥有金银的商贩会走到各地部落用自己收来的盐或者其他比较贵重的东西来交换金银。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最完美的交易闭环!

        老牧民的一头羊,通过层层的盘剥,原本可以在大夏边境换到一斤茶砖的羊,到了他的手里只能换到一件麻布衣服。

        而最上层的那些大部落,掌握着和外界交易的渠道,可以不断的用高档商品来盘剥底层的利益!

        而老牧民手中没有金银的理由也很简单,那就是他早早的将手中的金银卖给了贩子。

        赵景明又发现了一个漏洞!

        那就是,铜去哪里了??

        无论是大夏还是大辽,在市面上都有海量的铜币,而匈奴也不应该缺少铜这种东西!

        赵景明带着这个疑问去找到孛儿只斤·博迪,问道:

        “你们这边的铜都去哪里了,为什么我很少看得见铜板?”

        孛儿只斤·博迪咬着烤肉含糊道:

        “当初一直向大夏边境和大辽边境去买铁器,买盐,买军备,包括马鞍这些东西,很多都花光了!”

        赵景明也是一怔,他没想到事实的真相居然如此的简单。

        对于大夏来说,铜板不起眼,但是对于匈奴来说,每次的补充只能通过劫掠来获得,而和大辽大夏的贸易逆差始终存在。

        这就导致货币不断的外流,因为金银是贵重货币,也是一些贵族需要彰显自己实力的最根本的显现,这才在匈奴内保存下来。

        赵景明终于知道为什么匈奴这么穷了,一直在受到两边国家的盘剥,而自己这边又没有什么资源可以贩卖,这就导致着匈奴一直处于一个底层勉强温饱的状态。

        匈奴存在的根本是强大的武力,而强大武力的基石又是各大部落的存在。

        各大部落只要安稳下来,底层的人民对于匈奴来说自然是可有可无。

        加上草原之上的生存法则影响之下,只有匈奴王孛儿只斤·博迪才会关注底层人民吧……

        赵景明将这个问题一点点的讲给孛儿只斤·博迪听,并且严肃的和孛儿只斤·博迪说道:

        “匈奴一定要有自己的特产,还要有自己的货币,哪怕是使用大夏的货币,也要有!”

        “要不然匈奴的体量是无法继续发展下去的,只会不断的拔高个人武力,而不能从集体层面上加强整体国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