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章 太后仙逝



按照规制,太子丧礼,七日而葬。

但是从第一日开始,整个流程仪式都非常简单。

周国的变革,民众的生活都没有丝毫改变。

甚至连军队的训练,军民的屯田工作也都没有丝毫停滞。

甚至太子遇刺的消息,传了两三日,才在全周国范围内传播开。

周国各处的军民,那是对郑国是愤慨不已。

现在宣誓效忠了天子的胡还,本来已经返回曾郡了,

他在获知这个消息以后,立刻就赶赴了王都,准备参加太子葬礼。

因为他的第一反应觉得是不是郑国在故意挑衅天子,

甚至觉得是不是天子收留他们造成的。

丹县的江瞻将军听闻以后,也立刻赶赴了王都,去参加太子的葬礼了。

太子遇害这件事,军方上下都极为震撼。

特别是丹县的祁大山与江瞻二人。

因为他们的角度,郑国大军前一阵子还在丹县边界虎视眈眈。

郑国还使坏让胡国降军去进攻曾郡。

所以不知道具体情况的他们,也只能猜测太子可能是被郑国害死的。

甚至江瞻主力部队里面的各级将军,都让江瞻带一句话给天子。

就是他们愿意为王上血战郑国,替太子报仇。

因为在忠心追随天子的人看来,太子遇害不单单受辱的是王上一个人。

受辱的是他们全体将士。

而周建国在陪同太子的那一夜里,也做了深刻的反思。

更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他的穿越已经让原本的历史线出现了一些差错。

可能庆克穿越的时候,就已经让这个时代出现了一些改变。

也就是说自己对这段历史的模糊记忆,不但不能帮助到自己,反而会让自己得出错误的判断。

如果自己得知太子会在这么年幼遇刺的话,他肯定愿意付出任何代价也要将太子带回国。

可是就是因为他知道,历史上太子是成年的时候死在的郑国。

所以这才让周建国觉得有充足的时间来接太子归国。

最后造成了这样让自己无法弥补的局面。

周建国也只能接受这个事实,这也让他痛定思痛。

太子棺柩出殡的那一天,不但王都的贵族与商贾们都出现了,

整个王都的民众都自发的去为太子送行。

因为之前周国贫穷,天子的陵寝都没钱造。

现在太子突然遇刺身亡,那就更没有现成的陵寝了。

好在周建国本来就要求一切从简,所以太子安葬的地方也只是在郊外找了一块风水宝地。

因为送行的人太多,前面的人已经到达太子要下葬的地方,

队伍后面的人还在王都没有出发。

而且还有周国其他城池的不少民众,也早早的赶到了王都,为太子送行。

其实他们也只是想用这种方式安慰天子而已。

太子的陵寝非常简单,与太子的这个豪华棺柩一点都不搭。

因为是这几天临时挖的,所以简单也实属无奈。

太子下葬的时候,是被上万人围观的,

的确是没有人殉,没有畜殉,连陶俑,瓷器,青铜器一概没有。

只是简简单单的下葬,太子下葬的规格,甚至连一个有钱的士族公子的葬礼都不如。

但是就是这个极其简陋的下葬,也立刻向周国民众展示了天子变革的决心。

周建国也完全没有想到,竟然是太子的葬礼给众贵族做了表率。

因为有些贵族也不想将家里值钱的东西都陪葬了。

但是架不住舆论压力,毕竟这个时代为父母陪葬的越多竟然是越有面子的一件事,

现在太子的葬礼都如此简单,而且奢侈的葬礼是会被处罚,甚至问罪的。

这样一来有些不愿意将家里值钱的东西都陪葬的人,也算是找到了一个借口。

太子的葬礼从第一天开始就极其简单,低调。

这是天子在向全周国的贵族示范一次,贵族的葬礼是如何的。

那些本来打算看天子笑话的王室老贵族们,也都纷纷闭上了嘴。

因为他们也完全没有想到,天子的变革竟然对自己的儿子都如此之狠。

连一个普通的陶器都没有陪葬一件。

这样一来,太子简单的葬礼,彻底打了所有想看天子笑话人的脸。

天子推行新政,新法的信心,从太子的葬礼也开始一层层的往外传播。

就在下葬完太子的当天晚上,世子姜权着急忙慌的来见了天子。

给天子带来了一个意料之中,但还是让人悲痛欲绝的坏消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