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大战的开始



回到丰城议事厅的周建国。

立刻召开了百夫长级别的会议。

因为让两万人做诱饵,的确是一件极度疯狂的事情。

既然是主动被围,那么提前告之士兵们,他们内心的恐慌程度会降低很多。

百夫长们一听说主动被围,也是诧异万分。

但是周建国没有时间给他们做心理疏导,只是告诉他们这是打赢申国的战术。

接着周建国开始布置细节。

周建国要求,左右两翼在接战以后,诈败向中军靠拢。

让申国指挥系统认为有合围王师羽林军的机会。

如果申国大军倾巢出动。

他们一旦被围,尽量维持住被包围的圈,不要往内圈坍缩阵型。

被围以后弓箭手在圈内看时机射箭,以骚扰为主,珍惜箭矢。

站在远处的南宫信一只要一发信号,代表申国预备军也全部加入了合围。

然后所有弓箭手往骑兵准备突围的地方万箭齐发。

只要骑兵突出去,这场仗就赢定了。

周建国本来理想的作战是让骑兵绕后。

但是战场上的那两条河太长,太宽。

他们派人侦查过,能绕后的渡河口被申国守军把持着。

所以骑兵也只能隐藏在两万大军里。

只要在突围前骑兵们不上马。

好在几百骑兵隐藏在战车身后,还是比较隐蔽的。

这个就是整个战术构想,如果发生突然状况,统一听从南宫信一的旗语指挥!

虽然很多将士们不明白为何要主动被围,但是还是认为大王一定是胸有成竹。

因为百夫长们已经得知,明日之战大王会亲自带领骑兵杀入敌方中军指挥系统。

这让将士们兴奋不已。

天子身先士卒对于他们而言感觉到了无上荣光。

周建国为了能保持住自己军队被围防御圈的面积,命人砍来了无数长竹。

被围以后的构想就是第一排人用盾,第二排用削尖的长竹骚扰合围的敌军。

毕竟长竹的长度很长,合围的敌军在完全没有合围上之前,绝对不会主动逼近。

这样也可以大大降低王师羽林军在被围过程中的伤亡程度。

到了下午丹原醒后,得知大王竟然要让大军主动被围,来吸引敌军的全部主力。

然后为骑兵部队消除隐患跟争取时间。

丹原认为这个也实在是太疯狂了。

估计历史上寻求主动被围的战例,绝无仅有。

仅仅一日,定下了阵型与战术。

时间紧迫,甚至连演练的机会都没有,周建国的内心也是十分忐忑。

这毕竟是真正的战场,虽然已经跟部下强调过很多细节。

但是战场形势是千变万化的,稍有改变,之前的一切计划都会沦为泡影。

庆幸的是,自己只是两万军队的战术。

指挥系统还是比较简洁的。

如果是二十万大军,那种遮天蔽日的大军是无法执行精密战术的。

因为战场信息传达太过困难。

所以只有小股部队可以把战术精细化到如此地步。

此时丹原的精神压力非常大,虽然大的战场走势是南宫信一在远处的高台指挥车观察。

但是步军临场需要自己居中指挥,特别是稳住军心。

因为丹原作为久经沙场的老兵,他非常清楚。

一旦己方被围,被围士兵的心里压力会非常大。

如果有一两个人心里崩溃,那会形成连锁反应,整个军队会在一瞬间崩溃。

战士的战心非常重要。

所以丹原跟周建国请示了一下,要求原丹国人作为王师的外围,他都怀有必死的信念。

只要外围不坍缩,士气高涨。

那么里面的士兵心理压力会相对减轻很多。

周建国同意了丹原的提议,但是周建国也明白,这样的话。

外围英勇的丹国人会有很大伤亡。

但是没有办法,这个时候需要有一部分人顶住压力,做出牺牲。

也只有急着展示对自己忠诚的原丹国人能有如此战心。

现在是以少打多,以弱对强。

而且天子从周国带来的嫡系羽林军在外围做先头部队,也会让原曾**队的人心服口服,从而一起英勇作战。

王师不单单人数上占劣势。

训练跟武器装备上,也是无法与常年征战的申**队相比。

如今是局面无法力战,只能巧胜。

士兵们经过了难熬的一夜,很多人都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战场。

曾国历代国君的安逸,也让曾国民众忘却了战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