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改变舆论的方针



这几日。

    民间针对儒家的舆论依旧高涨。

    张居正求见过郭天翊后,也只是隐晦地表达了下要从自身找问题。

    儒家的大儒们傻眼了。

    这到底该怎么办呢?

    儒家思想已经变革过好几次。

    他们如今,也对天子的态度捉摸不清,更加彷徨。

    说起来,这是社会矛盾。

    以前没有激发出来,只是没有个引子而已。

    恰好,这次的科举就成了引子。

    紫禁城,御书房。

    “该怎么转移社会矛盾呢?”

    郭天翊看着不少大臣上书的折子,陷入了沉思。

    对儒家的敲打,自己觉得已经差不多了。

    再这样下去,说不定会演变出许多恶**件。

    先不说别的。

    就如今的儒家学子,以后做事也会如履薄冰。

    说起来,社会矛盾想要转移,最快的方法就是打仗。

    将国内的矛盾转移。

    后世的政治家就非常乐意玩这一套。

    比如大天朝,某些时候矛盾尖锐的时候,便会献祭个公众人物出来。

    有时候,也会爆料个贪官污吏出来。

    而漂亮国更会玩这样的套路。

    国内矛盾尖锐的时候,就发动战争。

    战争能转移所有的矛盾。

    可是如今去哪发动战争?

    跟北面的吴国开战?

    不行,时机不到。

    现在的大奉刚刚步入正轨,是急需积攒力量的时候。

    吴国的骑兵战力不俗,而且数量多得可怕。

    一日之间,吴国的骑兵就能奔走于北方的所有国界线,现在开战大奉支持不起这样的持久战。

    南夷诸国?

    更不行。

    南夷诸国说白了都是大奉的附属,他们跟大奉通商,能打通前往牛粪国的道路就可以了。

    对南夷诸国用兵,也不合适。

    “嗯...”

    “朕知道了。”

    郭天翊起身看了看御书房内摆放着的地图,将目光定格到了辽东半岛上。

    辽东道之外,是辽东半道。

    这里就是类似古华夏的棒子国。

    如今的辽东半岛政治情况复杂,是可以用兵的好地方。

    而且,这里有前朝余孽!

    大奉元德一年,前朝余孽还有不少在南方活动。

    其中,云川道以及辽东道之地是前朝余孽活动的大本营。

    大奉占领了中原大部分土地后就建国了。

    云川道地区的余孽是元德三年消灭的。

    辽东道的余孽,乃是前朝辽东侯的地盘。

    元德三年秋,辽东侯兵败后战死。

    其子周永成带领残余的十几万部队退居到了辽东半道,进入了高句丽的地盘。

    高句丽王李真原本就跟辽东侯周氏一族关系匪浅,就接纳了周永成。

    周永成也被高句丽王封为高句丽大将军。

    大奉当时也对高句丽用过兵,但是没有成功。

    元德十年,周永成篡位,自封为王。

    高句丽王李真只能被迫逃离汉城,到了辽东半道南部苟活。

    自此,辽东半道就成了周王与高句丽王瓜分的局面。

    高句丽人本来就跟汉人有较深的渊源,从文字到习俗,他们都跟汉人的差不多。

    所以辽东半道北部的高句丽人并不反对周永成的统治。

    自此,辽东半道的拉锯战就展开了。

    可是,高句丽王占领南部后,哪里是北部周永成的对手?

    高句丽王也一度向大奉示好,也得到了大奉的应允。

    原本高句丽还帮助当初的周永成对抗过汉人军队,现在只能向汉人求助。

    当时的朝堂经过讨论后,就赞成支持高句丽王李真。

    毕竟,辽东半道这块地方,让他们乱下去,对大奉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周永成这边忌惮大奉会插手,也就停止了拉锯战。

    短暂的和平到来了。

    从元德十年起到现在,高句丽王每年都会派使臣向大奉进贡。

    而今年进贡的日子也快了。

    “消灭前朝余孽周永成是一方面,占领辽东半道,将这里变成属国才是真...”

    郭天翊思索片刻,喃喃自语道。

    当初大奉用兵没有成功,甚至损失颇大的原因就是大奉的水军不发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