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眼



    这边乾隆也收到暗卫上最近一段日子的折子。

    “朕的子瑞,有情有义,这般大义凛然,孝顺至极,还替朕着想,不愿让朕为难,就想认个干亲,也不觉得委屈,还想为母担责,为父分忧,也不想因旁的,让朕这一帝王忌惮猜忌。”

    乾隆眼底闪过一丝感动和满意,儿子认为夏雨荷确实做错了,不清不楚,生育子嗣,即使这般大错,让他自小受苦,却也愿为母担责。

    是非分明,能认识到问题,勇于承担责任。

    他将儿子忘在宫外,儿子也不想为难他,甚至都不打算回宫。

    豁达通透,开朗乐观,孝顺周到。

    只是每每与人周旋,明白有权势,才能做自己想要的。

    头脑清楚,认清现实,性情坚毅。

    看到世人皆苦,就想退而求其次,认个干亲,倒也没被权力迷惑,只是单纯想靠着皇室,给他这阿玛分忧,也顺道帮一帮黎民百姓。

    重情重义,眼界疏阔,大气洒脱,心思澄明。

    “你竟这般为阿玛着想,阿玛又怎会不考虑你的声名,不为你筹谋呢”

    乾隆内心却是下定了决心,只要日后子瑞不算计他,他也不忌惮儿子,即使封了太子,也不去猜忌,搞得像皇玛法一般,给大清捅出一堆篓子。

    他的皇阿玛,以前为了他继位,能过继弘时,现下换作他,也能做到那般。

    暗一看着对子瑞满意的乾隆,眼底闪过一丝震惊。

    他比旁人清楚,早逝的端慧太子,也仅仅只是让皇上满意几分,达不到皇上想立储的完美人选,还是富察一族实力强横,皇上才立了他为储君,将其名讳放在正大光明牌匾之后。

    这位皇子连母族都无势力,竟是这般让万岁爷满意。

    若乾隆知道了,他肯定会告诉暗一,就是因为其母族势力弱,不会外戚壮大,更能平衡好朝堂之上的各处势力,这也是他看重的储君加分项。

    端慧确实挺好,聪慧机敏,端方持重。

    不如子瑞天生眼见开阔,会笼络人心。

    永琏以前和皇阿哥们处得不好也就罢了,也没得到其他大臣真切欣赏,至于说什么文武百官夸赞,碍于先后嫡子与富察一族的威势,场面话罢了。

    不然,为何母子三人被算计致死。

    即便长成登基,也只是一个守成之君。

    永瑞不同,遍观这个儿子前十七年,就会发现,这小子永远头脑清醒,目的明确,一岁就立志做大官,自此文武并修,一天不曾落下。

    参加科举考试,夏雨荷过身,人子须守孝,也或者说他认识到汉人身份,让他哪怕成为状元,也永远无法做想做的事。

    于是果断的放弃了努力十几年的方向,骨子有一股狠劲,像极了他的皇阿玛雍正帝。

    他选择学习士农工商方面知识,换了种方式参与政事,开始经商,用银钱开道,架空苏杭父母官,调粮价、压布价、产纺车、平流民等。

    这哪一项不是地方父母官该做的,偏偏儿子利用商人手段,精心算计,一步一步布局。

    这才有了目前苏杭的路不拾遗,老有所依,幼有所养,鳏寡孤独者,皆有所养的盛世一角。

    子瑞这一手段,牵扯到多个行业,足以当一个封疆大吏了,治理能力一流,放在百官里面,也是凤毛麟角,这其中的学问,可不是三言两语就可意会的,是一种天生的统御治下手段,无师自通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