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蛐蛐皇帝蛐蛐罐儿-第2/2页





    常闲问出心里的疑问,蓟县那小伙可是从沈阳道看到鼓楼,一路看了不知道几家店铺,眼力高明的掌柜肯定是有的啊。

    牟端明笑笑,却只是喝茶,不说话。

    德叔看了常闲一眼,满脸不屑的说道:“他们懂个屁,别说宣德青花的真品成件,那些人就连宣德青花的碎瓷片都没见过,充其量把玩过清三朝的旧仿,估计他们就把这个当成了那时候的旧仿。”

    “就这品相,能给出一两万的价格来,眼力已经算是很不错了。要知道清三代的小官窑精品,撑破天也就值个十万八万的。”

    常闲心道这话倒是没错,他曾经卖过一只“玉砚山房”的乾隆小盘,就是卖的三万。

    牟端明右手有节奏的拍着沙发,一边道:“小常收的两件东西,一件是三河刘的蝈蝈葫芦,一件是宣德青花蛐蛐罐儿,一养一斗,不是真玩家是真配不上。”

    “很可能那摊主说的故事都是真的,这东西的原主应该就是位八旗大爷!”

    德叔惋惜道:“是啊,可以没留下地址,不然哪天可以去看看。”

    老头沉默一下,又道:“看来鼓楼那里也不是没有好东西,有时间的时候还真得去逛逛。”

    听到这话,常闲暗自吐槽,您老爷子身体好,当遛弯晨练没问题,哥们我是真不去了。

    ……

    “唉,我觉得吧,这条裂不大,开的地方也不是要紧之处,要是找个手艺高明的焗瓷匠给他焗一下,兴许能增色不少。”

    几人闲聊间,德叔突然出了个主意。

    “焗一下?”

    常闲疑惑道:“您说的是那焗锅焗缸的焗匠?那个焗出来用是能用,看恐怕就不能看了吧?”

    小常同学在农村生活过,他小时候是经历过补锅补缸的,还看过李谷一老师演的花鼓戏电影《补锅》。

    “哈哈,小常,这你就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

    这次是老郭在旁边笑道。

    牟端明也是附和道:“还是德叔见多识广,一语惊醒梦中人,这个办法不错!”

    看他们七嘴八舌的,好像解开了哥德巴赫猜想一般。

    不但常闲和郑芒听得迷糊,连喻博大老板也是不知所云,毕竟京城大爷,是远离了人间烟火的。

    过了好一阵,几人才将这个事情说清楚。

    焗匠,是一门古老的职业,至少在宋代就已存在。

    瓷器这东西,虽然耐久度高,但是很脆,一磕一碰,轻者掉渣,重者碎裂,会变得特别不好看。

    所以专门有这么一类手艺人,能把瓷器修补上。

    比如您有一瓷碗摔地上成了三瓣,不能用了,他有本事重新拼回一个碗去。

    或者一个瓷盘掉了一角,他能给镶了铜角。

    这就叫焗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