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盯上了数据存储市场
技术部和运营部是一对孪生部门。
赵尧将张强和王永华喊在一起开会。
赵尧开门见山说道:
“公司接下来发展如何,就看你们两个部门了。”
两位听到这话,既高兴又忐忑。
谁都想让自己成为举足轻重的人,这代表着地位和利益。
只是风险也很高,做不好最先受到责难的就是他们。
“还需要老板居中指挥才行!”王永华笑着说道。
面对这种油滑的话,赵尧摇了摇头,说道:
“我们公司坚持务实为本,脚踏实地经营。
其他话就不用多说了,我们谈谈接下来的计划。”
说完,直接看向运营部的王永华,
他是对市场和运营最了解的人。
赵尧很想听听他对接下来计划安排是如何思考的。
“老板,在计划制定之前,需要分析我们公司的优劣势。
优势通过上午的会议,我们也很清楚,
我们拥有先进的人工智能。
可以帮助我们在软件研发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凭借着更加智能的技术,具有和其他企业拉开身位的能力。
劣势也很明显,那就是公司草创,人才储备不够扎实,
管理架构还没有经得起考验,中途需要不断完善。
因此我认为初期不宜开展需要大量人力支持的业务。
如果公司的资金足够,最好先积累一段时间,
一方面可以完善人才队伍,
另一方面可以完善我们的产品。”
听完王永华的话,赵尧笑着问道:
“你的意思是,我们不宜急着开展业务,而是蛰伏一段时间?”
王永华不知道赵尧内心想法,
面对赵尧的话,还是点了点头。
赵尧没有肯定他的意见,也没有否定他的意见。
而是转头问技术部主管张强:“你觉得如何?”
“我觉得既不能过于激进,也不能过于保守!”
张强的话,看似滑头,实际上正合赵尧的意。
让他几个月,甚至半年啥事都不干,有点为难他了。
他可是和自己生命在赛跑,不容许他磨磨蹭蹭。
当然,公司的劣势他也清楚,需要时间来完善。
“具体说说你的想法?”赵尧说道。
“公司劣势确实存在,我就不赘述了,
但是我们也有一些不需要大量人手参与,
且已经有比较完善的产品,
这类产品完全可以尽快开展,为公司创造收益。
例如我们的压缩流技术,就是现成的聚宝盆。”
说到这里,张强突然发现自己忽略了关键点。
便问道:“老板,我们的压缩流技术,压缩比是多少?”
听到张强的问题,王永华也竖起耳朵,想要听到答案。
如果压缩比不高,商业价值就大打折扣。
“压缩比在20倍到1000倍之间!”赵尧说道。
对重复特征较多的数据,压缩比非常高。
但是对重复特征不明显的数据,压缩比就比较低。
以往的压缩软件,对这种数据压缩比连1倍都达不到。
张强听到答案,忍不住兴奋地站了起来。
“不用这么兴奋,坐下说!”赵尧笑着说道。
“老板,你是怎么做到的,太厉害了!”
“怎么做到的你就不用管了!”赵尧说道。
这里面涉及核心算法,处于保密状态。
他连专利都不打算注册,只有这样才能保守秘密。
至于破解软件,就不用想了。
“就按照最低压缩比20倍计算,
我们这款产品同样具有超级竞争力。
凭借这项技术,赚的钱比全球所有通信运营商还要多。”
这话绝对不是无的放矢,而是事实。
相对于陷入狂喜的张强,王永华显得冷静很多。
技术过于先进并不一定就是好事。
只见他说道:“老板,这项技术能不能降级!”
“为什么要降级!”张强不理解他的意思。
“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推出最先进的技术,后面就没有升级的余地了。
而且这么高压缩比,不一定能让我们赚到应有的利益。
压缩比4倍和20倍的产品,赚的钱是一样的。
一开始就放大招,后面不升级,客户觉得我们是吸血鬼。
凭借一款产品,就趴在他们身上吸血。
如果我们隔一段时间推出升级产品,情况就不同了。
说明我们公司一直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搞研发。
因此获得这些利益就理所当然,你们说是不是?”
这一点别说是张强了,连赵尧也没有想过。
作为技术人员,自然是希望技术越先进越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