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前路漫漫,唯行且坚-第2/3页



狗蛋儿揉了揉鼻子,起来太早有些鼻塞:“先生,你这是练的什么啊,看着就跟戏台上的武生们一样,也就是少了一些跟头。”

程诺笑着递上手帕,蹲下身子与小孩齐身高:“这个啊,叫做体操,如果你们从小好好练,身体就会特别好,做起别的事来就能特别厉害。”

文聪眼睛一亮:“那我练了,将来是不是也能好好保护妹妹。”

“对啊,一个打俩。”程诺说道。

“那我练好了,是不是也不用怕我爹了。”狗蛋儿没接下手帕,自己处理了鼻涕。

“小兔崽子,说啥呢,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是吧?”没等程诺回话,李老三从外面买了豆浆油条回来,一进门就听到如此“不孝”的回答,气就不打一处来,把食物放到厨房就要脱鞋。

最后还是在程诺的安抚下,院子里这才平息下来,只不过除了四个小孩跟着练之外,还多了李老三。

这当爹的,还真怕被儿子给比下去。

因为今天是休息日,所以程诺在学校这边就没什么课,便安心来到前院,和科学院的同事们开始编写《简明数学辞典》,有他这位“超强大脑”的加持下,改编的速度明显要快上不少。

不过中间还是有些争论,其中争论最大的就是编排方式。

无论怎么看,程诺都觉得竖着排、由右到左读起来别扭,尤其是一方面是前世多年学习的习惯,另一方面也跟他接受西洋大学教育有关,英文教材均为横排书写,试想当那么长的一连串名字,都竖排书写那将是什么样的一个场景。

对此,当中西方文化进行碰撞时,外国人不免进行揶揄:你看我们文字横排书写,脑袋左右摆动,说明我们敢于摇头说“NO“;你们中国文字竖排书写,上下点头,所以只会唯唯诺诺说“YES“,是极权下的奴性体现。有国人对此不服,说说我们点头,是千年文明古国,习惯赞美别人的一种体现,而且我们也有横排啊,比如对联的横批。

最早横排的汉语杂志《科学》在1915年首次发行时,创刊词上特意解释道:“本杂志印法,旁行上左,并用西文句读点之,以便插写算术及物理化学诸程式,非故好新奇,读者谅之。”大意为我们是为了和国际科学接轨,不是为了得瑟。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如今看来,横排竖排并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更多的是出于个人习惯罢了。

所以程诺考虑再三,还是决定将《简明数学辞典》上的文字进行横排,至于标点符号上面倒没有过多改变,这个年代已经有了初步的标点符号,只不过相对简单,只有实心圆和空心圆之分。

现在趁着杂志改版,不妨直接一步到位,直接将横排和标点符号全面落实。

本来其他编辑还有异议,程诺直接来了一句:

“同志们,咱们创刊的目的就是宣传科学知识,使之追上国际先进步伐,可曾想到竖排公式是怎么样的一个情景,于科普之路自己设堵啊。”

说着话,在草纸上书写了几个常见的化学式,横竖对比之下,哪个更容易理解一目了然。

为此,程诺特意拉上了白话文的先锋《新青年》,没想到得到了陈、钱二人的大力支持。

钱泫同拿着改版后的杂志初稿,兴奋道:“我早就和中甫说过了,人的眼睛是横着长的,所以很明显嘛,出于人性选择,也应该横排排列。”

陈先生习惯性靠在桌角,将脸贴近看着《国民》杂志:“致远啊,你们这杂志的野心不小啊,除了宣传赛先生外,还有别的先生在,很是了不得啊。”

扭头看着钱泫同,用手指点点杂志:“德潜啊,我早就说了,应该把致远给吸纳为咱们的同人编辑,人家都走在了咱们前面。”

钱泫同认真道:“中甫你看,除了横排外,还加了西洋符号,全书横行,算式匀整,循环互授,使阅者一目了然,用哪种便利,自不消说得。”

作为古文字学家,钱泫同一直对文字问题比较敏感。他在1922年年底的日记中总结说,自己“二十年来思想见解变迁得很多”,例证之一是“一九一二竭力反对汉字改写横行。一九一七以来竭力主张汉字改写横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