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第7/14页





    “我不分辩。”胡宗宪的神态已经又沉静下来,“孟静,上谕是给你的,情形你都明白,沈一石的家产该不该转卖,尤其是该不该卖给我那几个同乡,上疏朝廷分辩,是你职所当为的事。戚继光军报来了,接下来跟倭寇有几场血战。下午我就要回军营了。大战在即,浙军的军需,还有即将开来的江西、安徽、福建几路客军的军需,望你及时为我送来。”说着他这次站了起来,向门外走去。

    “汝贞!”赵贞吉连忙叫住了他。

    胡宗宪回过头,静静地望着赵贞吉。

    赵贞吉显得有些沉痛也显得有些激动:“别人不知你胡汝贞,我们毕竟是二十年的知交。不讲我们的交情,为了国事,为了让你一心在前方平定倭寇,我也会替你送军需,也会替你把那几个同乡解脱回去。国库亏空,我会想办法筹钱。织造局一定要把沈一石的作坊卖给其他商人,除非有明发上谕或者内阁的廷寄。否则,我会上疏,我会去争。”

    胡宗宪眼中又有了光亮,被他这番表态又感动起来:“孟静,我大明朝几千里中几无一尺净土,支撑大厦,也就靠你们这些理学之臣了。善谋国者如烹小鲜。浙江的事盘根错节,郑泌昌、何茂才还有许多官员背后都牵涉到朝廷,牵涉到宫里,有些事该追,有些事就不能追查到底。该争的争,该忍的必须忍。浙局这时全靠你了!”

    赵贞吉:“抗倭才是军国大事,细柳营不可无周亚夫!你放心去就是。上为国事,下为你我的交情,我都知道该怎么做。”

    身为上司,胡宗宪这时竟向赵贞吉深深一揖:“那就拜托了!”

    赵贞吉连忙还揖:“义所当为!部堂保重!”

    五个徽商被当作上宾一溜坐在靠窗的椅子前,身边的茶几上不但沏有香茗,而且摆着鲜果干果好几个盘子。

    五件约书,一式两份,共有十页,这时都整整齐齐地平摆在书案上,每份约书上不但有郑泌昌、何茂才和各位商人的签名画押,上方还端端正正盖着浙江巡抚衙门和布政使衙门的两方大印。

    杨金水端正地坐在案前,随意地拿起一份约书看了看,又放了下去,对站在身旁的随从太监:“这些约书都收了存档。”

    那随从太监立刻将十份约书收成一叠放到了墙边的柜子里,接着锁上了柜门。

    几个徽商立时愣住了,互相望了望。

    那个老年徽商说话了:“杨公公,这约书你老似乎应该签了字盖上织造局衙门的大印留一份给我们。”

    杨金水的脸冷峻了:“我在约书上签字?我怎么能在这样的约书上签字?织造局怎么能在这样的约书上盖印?”

    几个徽商更懵了,一齐望着他。

    “你们哪!”杨金水拖长了声调,然后冷冷地望着他们,“好好的生意在安徽不做,要跑到杭州来趟这趟浑水!告诉你们吧,郑泌昌、何茂才昨天晚上已经奉圣旨抓起来了!”

    杨金水这又冷又尖的声调灌进几个徽商的耳朵里,就像三九天的寒风,又像从天灵盖上浇下的冰水,把他们都冷僵在那里。

    那个老年徽商激动地:“杨公公,我们本都是安分守法的商人,哪里知道朝廷和官府的大事。既然郑大人、何大人犯了钦案,我们跟他们签的约自愿撤回。”

    “你们当这是赶庙会买东西?”杨金水乜斜着他们,“说买就买,说撤就撤?”

    几个商人面面相觑。

    杨金水:“这是钦案!卷进来的人谁也跑不了!”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