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11/13页





    高翰文没有看他,低头接道:“部堂大人有话请说。”

    胡宗宪这时却望向了亲兵队长:“把我们的马料分一些给高府台的马队。”

    “是。”亲兵队长走了出去。

    胡宗宪这才又转向高翰文:“高府台知不知道,淳安和建德一共有多少灾民,到今天为止,浙江官仓里还有多少粮,照每人每天四两发赈,还能发多少天?”

    高翰文答道:“淳安的灾民是二十九万,建德的灾民是十四万。发灾以前官仓里有二十万石粮。四十三万灾民,每人每天按三两赈灾,每天是七千石。现在二十天过去了,官仓里剩下的粮约有五万石,最多还能发放十天。”

    胡宗宪点了点头:“你还是有心人。十天以后,你打算怎么办?”

    高翰文慢慢抬起了头,望向胡宗宪:“部堂大人是在指责属下?”

    胡宗宪没有接言,只是望着他。

    高翰文:“‘以改兼赈,两难自解’的奏议是属下提出来的。十天以后当然是让那些有钱有粮的人拿出粮来买灾民的田,灾情解了,改稻为桑的国策再责成那些买了田的大户去完成,于情于理于势,眼下都只有这样做。”

    胡宗宪:“那么高府台准备让那些有钱有粮的人拿多少粮来买百姓的田?”

    高翰文一怔,接着答道:“千年田,八百主。买田历来都有公价,这似乎不应该官府过问。”

    胡宗宪:“十天过后,赈灾粮断了,灾民没有了饭吃,买田的人压低田价,官府过不过问?”

    高翰文先是一愣,接着答道:“天理国法俱在,真要那样,官府当然要过问!”

    胡宗宪:“哪个官府?是你杭州知府衙门,还是巡抚衙门,藩臬衙门?”

    高翰文慢慢有些明白胡宗宪的话中之意了:“部堂大人的意思是浙江官府会纵容买田的大户趁灾情压低田价?”

    胡宗宪深深地望着他:“要真是这样,你怎么办?”

    高翰文沉默了,许久才又抬起了头:“属下会据理力争。”

    胡宗宪:“怎么争?”

    高翰文又被问住了,望着胡宗宪。

    胡宗宪:“那时候,你既不能去抄大户的家把他们的粮食拿给灾民,也不能劝说灾民忍痛把田贱卖出去。两边都不能用兵,灾民要是群起闹事,浙江立刻就乱了。你在朝廷提的那个‘以改兼赈,两难自解’的奏议就成了致乱之源!高府台,这恐怕不是你提这个奏议的初衷吧?”

    高翰文这才震撼了,问道:“我该怎样去争,请部堂明示。”

    胡宗宪:“‘以改兼赈’的方略是你提出来的,你有解释之权。第一,不能让那些大户低于三十石稻谷的价买灾民的田。这样一来,淳安建德两县百姓的田就不会全被他们买去。譬如一个家三兄弟,有一个人卖了田,就可以把卖田的谷子借给另外两个兄弟度过荒年。到了明年,三分有二的百姓还是有田可耕,淳安和建德就不会乱。”

    高翰文深深地点了点头,接着问道:“那今年要改三十万匹丝绸的桑田数量便不够。请问部堂,如何解决?”

    胡宗宪叹了口气:“这条国策本就是剜肉补疮。可现在不施行也很难了。这就是第二,让那些大户分散到没有受灾的县份去买,按五十石稻谷一亩买。几十万亩桑田尽量分到各县去改,浙江也就不会乱。”

    高翰文:“他们不愿呢?”

    胡宗宪:“你就可以以钦史的名义上奏!让朝廷拿主意,不要自己拿主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