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押注-第2/3页



    在一次酒局上,他提起即将与柯达合资成立新公司,以及摆在自己面前的机会。

    然后陈川就说让他有机会赶紧走,去哪也比留下强。

    说什么别看现在胶片拍摄占据绝对主流,但不要几年时间,就会被数字摄影超越。

    还说柯达看着不错挺强大,其实就是纸老虎,要是不及时布局数字领域。

    一样药丸。

    当时的杨柯对陈川的话不以为然。

    可后来的他查询相关信息才赫然发现自己以往没有正视过的数字摄影发展确实快。

    虽然距离胶片拍摄还有一定的距离,

    可数字拍摄的成本低啊,只要胶片的一半,乃至更少。

    而且胶片拍摄已经发展到巅峰,几乎无法再提升。

    可数字拍摄还是新兴事物,潜力很大。

    本来就算这样,杨柯依旧犹豫,这不是《目中无人》口碑好,

    让杨柯也不由的重视起陈川的意见来,于是就有了刚才的询问。

    经过杨柯的提醒,陈川也恍然大悟,“当然,非常认真。”

    “那你觉得我应该去什么部门?”

    想了想陈川说道:“按照我的立场,我希望你去院线管理,以后你可以罩着我。

    但我更建议你去项目部。主要是我手里项目,不敢说帮你走得快,起码可以站得稳。”

    “好兄弟。”杨柯感动的开口:“哥哥我听你的,就去项目部。”

    陈川???

    有心劝杨柯大可不必如此直接,可这狗东西走远了。

    陈川也没法去追,因为还有人在等着他。

    韩松,中影发行部门一组经理。

    《目中无人》的发行工作交给中影负责。

    但中影太大了,光是旗下各级子公司就有数十个。

    更遑论本部麾下的各个部门,更是密密麻麻。

    《目中无人》的发行工作,就由韩松所在的发行一组负责。

    他过来找陈川单纯的传达一个好消息。

    听过中影发行部门认真研究,决定加大对《目中无人》的宣传力度。

    其实没研究,就是韩松刚才在各桌转转,听到的都是对《目中无人》的不吝赞美。

    因此促使韩松下定主意押注《目中无人》。

    由原先定下的100个拷贝,增加到150个。

    其中90个胶片拷贝,60个数字拷贝。

    这个数量看似不多,但在眼下的2005年底已经算不少了。

    目前全国共有约700+影院,2800块荧幕。

    胶片拷贝就是以前社区、村里露天电影一圈圈转的那玩意。

    大概五卷可以容纳一部电影。

    因此只要时间调整开,一本胶片可以供应四五张荧幕使用。

    但平均只可供两张银幕使用。

    因此90张胶片拷贝可以供应大约180张荧幕。

    缺点是成本高,易损坏。

    一本胶片的成本就是1w。

    当然这是中影对外的售价。

    至于真实成本,

    抱歉,那是商业机密。

    数字拷贝就是硬盘存储电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