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磨合-第2/3页



    一个镜头拍摄失败可能只需要十几秒,甚至几秒。

    但把拍摄现场恢复原状,最起码需要半个小时。

    看不见的时间成本,才是最大的成本。

    这眼看着到了中午吃饭时间,一个镜头都没拍完,不仅剧组浮躁,连群演都表露出不耐烦的神色。

    甚至有人直接吆喝问啥时候开饭,不开饭就要撤。

    负责给群演讲戏的演员副导演也快要崩溃了,他都讲了不下十遍。

    讲的时候这群群演答应的好好的,都说明白明白。

    可只要一开拍就直接完蛋,散乱的如一盘散沙。

    陈川作为《目中无人》的投资方与导演,他无疑才是最心焦的一个。

    但他深知电影拍摄本身就是个精细入微的工作,急于求成是人性。

    痛骂失误的工作人员是人性,怒斥表演混乱的群演也是人性。

    但没用,不仅无益影片拍摄,甚至必然会引起别的波折。

    虽然不想承认,但最优解从来都是反人性的。

    好言商量,慢慢引导这才是目前最应该做的。

    一部电影一般是九十分钟,一般需要两个月的拍摄时间。

    平均下来一天能拍一分半就算完成任务。

    现在浪费了大半天的时间,但这个镜头长,只要能够完成,至少可以得到二十秒的正片。

    也就是说只要顺利拍完这个镜头,就可以基本完成上午的一半KPI。

    加上这是剧组开拍的第一个镜头,不管是剧组幕后工作人员还是台前的演员,都需要经历最艰难的磨合阶段。

    毕竟万事开头难,然后中间难,最后结尾难。

    这么想着,陈川的烦躁情绪慢慢稳定下来。

    他拍了拍演员副导演的肩膀,示意他再度召集群演讲戏。

    演员副导演是北电导演系去年毕业的一名学生,叫张隆。

    已经拍过一次文艺片的他有组建剧组招募演员以及给演员讲戏的经验。

    因此被田壮壮带进《目中无人》担任演员副导演。

    张隆心里其实也烦闷的很,作为执导过一部文艺片的导演,即便赔的很惨,但他依旧觉得演员副导演这个活是自己可以轻松拿捏的。

    可没想第一次场戏,就遇到了从业史上最大的槛。

    强压着郁闷将群演召集到身边,张隆再次耐心的给大家重复一遍开机后他们要做的事情。

    这群群演大概有二三十人,多是附近村民趁着农闲过来打零工。

    倒也有几人之前参与过影片拍摄,却根本算不上经验积累。

    听着副导演在这里讲戏,懵懵懂懂的点头答应,但仔细想想似乎什么也没听明白。

    陈川这是第一次旁听副导演给群演讲戏,第一遍的时候还觉得这个张隆讲戏讲的很细致。

    照本宣科的把剧本上提及的所有细节与注意事项全都认真复述。

    恨不得掰碎了揉烂了,再塞给群演。

    但听第二遍时,陈川察觉不对了,也终于明白问题的结症所在。

    张隆讲的太细了,这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

    如果张隆面对的是职业演员,甚至是职业群演,都会明白如何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