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力量的根源-第2/3页
而真正能够决定下一代人道路的,却是上一代人。
贺燿丝毫不怀疑,在不久的将来,英语的比重会快速下降,海归也不再会被那么重视,国外留学的资历也不再会被认定为评定职称,享受待遇的硬性标准等等。
事物总是会经历从无序到有序,从不合理到合理的一个过程。
拿来主义的好处就是能够在短时间内跟上大部队的步伐。
坏处也显而易见,总会有些水土不服。
扯远了。
再往里走就到警戒线了。
马建辉望着后边十个各式各样的学生。
这十个学生都是万县本地的学生。
毕竟他们这所县中学还没有实力能够吸引到外地学生不远周折跑来就读。
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万县人的骄傲。
“同学们,这是一次机会,但是并不是唯一的机会。
放轻松,正常发挥就好。
别人紧张,你们不紧张,你们就已经赢了别人一大截。
好了,废话就不多说了,进去吧!
老师在外面等着给你们庆功!”
“好!”
声音不大,也算不上整齐,但是却也透露着一股子坚定。
昂首阔步进入考场。
望着学生们的背影,马建辉老怀欣慰。
他曾经梦想过会有这么一天。
作为一所县中学,在招生放开之后,他们顶着非常巨大的压力。
之前好歹还能出几个天之骄子,能够给学校涨涨脸。
那样的学生,根本不用老师费多大的力气,就能够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但是现在,生源素质持续下降,直接让原本一年能出一两个重本的学校变成了现在本科率都堪忧的垃圾学校。
成绩上不去,获得的资源就少。
资源少,好老师就少,好的生源就更少。
这简直就是进入了恶性循环。
或许用不了多长时间,学校的名声就彻底臭了。
即便经过马建辉的努力,也并没有多少起色。
到头来,顶多能算得上是个半死不活。
贺燿的横空出世让他看到了改变的可能性。
而且好像有了这条鲶鱼的搅和,原本死气沉沉的学校,突然之间就活跃了起来。
常年成绩前几名的那些本来已经开摆的学生,就像是受了刺激的沙丁鱼一般,开始玩儿命追赶。
整个高三的学习成绩一下子有了一个大跨步的前进。
这也是马建辉能出去卖老脸抢名额的底气。
说到底,学生拼的是成绩。
打铁还需自身硬。
马建辉说:“张老师,钱老师,孩子们一定可以的,是吧?”
张芸看着马建辉,笑道:“校长,您就放心吧。
这批孩子,是没有问题的。”
钱丽芳说:“对,校长,尤其是贺燿和路晓瑶这两个学生,是我从教生涯当中见过最具天赋最聪明的学生。
虽然是华清的测试,但是我对他俩依然有绝对的信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