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兄弟搭台(2)
火红的八十年代是理想主义的,娱乐的新世纪是消费主义的,那九十年代就是属于功利化、世俗化的实际主义,对于生活在这一年代的人来说,挣钱就是主旋律,发家致富是所有中国老百姓的共同期望。
刘文杰也不觉得自己比别人差了,他也是有成为大家都羡慕的人的梦想的,更不用用说他掌握了那么多的信息,赚钱就更容易了。
怀抱着这种成为有钱人的梦想,刚刚吃过午饭,刘文杰来到大伯家里,致富的第一步就在这里,他估计大哥应该还没有下到田里,毕竟他答应自己吃过葱油饼之后要和他商量的。
走到卧室,大伯这时正倚靠在墙上,他面前有一张小桌子,上面放着落花生,旁边还有一个大碗,看起来他正在剥花生,看见大伯那消瘦憔悴的样子,刘文杰赚钱的心就更是坚定了。
如果有钱自己大伯就可以做手术了,就不会是一个瘫痪了,如果有钱,自己大哥就可以娶媳妇了,如果有钱,自己大伯也不会自杀,最后使得爷爷、奶奶白发人送黑发人了。
就因为没钱,所以这些在上一世都发生了,这些都是深深刻在刘文杰记忆里的。
所以,这一世他要赚钱,他要大伯好起来,不再认为自己是一个废人,要大哥有媳妇娶,要爷爷、奶奶不再伤心,要自己的父母也可享含饴弄孙之乐,毕竟上一世的自己三十五岁才结婚,属于晚婚晚育的代表了。
这些想法都在他脑海里面走马灯般闪过,平复了一下心情之后,他才和大伯打招呼道:大伯,身体还好吗,感觉怎么样?
大伯一边剥着花生,一边道:“是小杰啊,我身体还好,昨天听你大哥说你中考了,咋样,考的怎么样了。”
刘文杰:“应该能考上县城的高中。”接着道:“我找一下大哥谈一些事,他在哪里。”
大伯:“好啊,上了高中,争取好好努力,成为我们刘家村第一个大学生,也算是光宗耀祖了。”
接着道:“你大哥他正在猪圈那给猪喂食呢,你不嫌哪里臭,就去找他吧。”
刘文杰:“好的大伯,我争取成为我们村第一个大学生,我先去找大哥了。”说着,刘文杰就出了门。
出了大伯家,刘文杰来到了位于屋后的大伯家猪圈那里,然后就看到了正在猪圈里忙碌的大哥。
刘文兵先是用铲子将猪粪全部铲进了茅坑里,然后用木棍将猪从猪槽前面都赶到一边去,最后才将一个大木桶装的满满一木桶猪食倒在石槽里面。
等到这些都做好,他才关上猪圈的门,两只猪在看见人走之后,就冲到了猪槽前面,开始歘歘(chua,这里作拟声词,形容猪进食的声音)的吃了起来。
刘文兵他早就注意到了站在一旁的小弟,在对着刘文杰点了一下头后,示意他已经忙完了,随后两兄弟就开始在猪圈门前商量起来。
刘文杰:“大哥,怎么样?我没骗你吧。”
刘文兵:“手艺还可以,只是小弟,你真的认为这个葱油饼可以赚钱吗?”
刘文杰知道自己大哥这是在担心投进去的钱到时候打了水漂,本身这年月的农村条件就比较艰苦,没有太多赚钱的路子,只能靠卖一些土地里出产的东西才有钱拿,更不用说大哥家这种情况了,还有一个病人需要照顾,每月都要买药吃,这就是一大笔支出。
比起一般的农村家庭还要困难的多,说不定那一百块钱就是这个家里的大半积蓄了,
为这种还不能确定的事情,再怎么细细考量也是不为过的。
但是刘文杰自己却很有信心能赚钱的,毕竟葱油饼这种小吃这地方是没有的,而外面那么多卖糍粑、豆实粑粑还有水煎包的都可以赚到钱,没道理自己做的又好吃,又没有竞争者,卖的价钱还不贵,反而还赚不到钱的。
于是刘文杰道:“大哥,相信我,这还只是最简单的一种做法。还有一种加肉的没做呢,到时候做出来,肯定会受大家欢迎的,而且肯定能赚到钱,比你土里刨食赚的多了。”
刘文兵沉默了一会才开口道:“需要多少钱。”
刘文江:“100吧,这其中大头是买小炉子和锅的钱,大概需要50块,剩下的就是买一些面粉、肉、菜油等原料了”
于是两人就这么商量了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