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6 产能不足-第2/4页



    而这只是一个活塞,发动机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还有水箱,油箱,马达,空气滤等等等等!

    要不是自己这些人都是高级钳工,这两天能做出来已经不错了。

    即便如此,他们也不敢保证每次都做好。

    实在是,太杂乱了。

    而且用的材料也各不相同,有的要用铸铁,有的要用铝合金,还有的直接用钢铁。

    也不知道杨小涛设计这个的时候是怎么想到这么全面的,这脑袋就是好使。

    要是一般人,谁能想到这么多东西,这么多东西的用处?这么多东西用的材料?还有发挥的性能?

    王法还在思索着,杨小涛看着做出的部件快要成型,开口询问,“王哥,若是有了铣床,你觉得一天能做多少个?”

    王法闻言一愣,随后皱起眉头。

    “说实在的,这要是按照拖拉机生产线的方法制作,三台铣床使用熟练的话,一天怎么也得一百多个吧。”

    杨小涛听了这个答案并不满意。

    按照他的预算,车间在使用机床的情况下,十一车间除了拖拉机其他部分的生产,最少能组成三条线,每条线的产量怎么也要每天百台。

    “有什么困难吗?”

    王法一听杨小涛这么说,就知道对这个答案不满意。

    其实他也清楚,若是柴油发动机做出来,别的不敢说,轧钢厂生产的红星拖拉机不仅要使用柴油拖拉机,还有汽修厂的拖拉机也要换装。

    紧紧一百台,就是轧钢厂生产线上下来的拖拉机也刚刚够用,想要照顾汽修厂,用来换装,有点慢。

    “主要是搬运工人发挥水平问题。”

    王法说完,杨小涛皱眉,也想起一直忽略的问题。

    人,不是机器。

    一个人不可能每天二十四小时的干活,即便维持八小时,但这八小时中,能够维持住正常水平的,也只有一两个小时。

    超过这个时间,人体的承受力打到阈值,能力就会下降。

    哪怕是操纵机床,也是如此。

    “现在,只能几个人一起轮换操纵机床,不过冲床还好一些,有模具在,基本上工人都能适应。”

    “但铣床,你也知道,那东西,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操作的了的。”

    杨小涛默默点头,王法也是皱眉想着解决办法,两人都平静的看着。

    没一会儿,身后又来了几个人。

    杨小涛回头看去,正是杨佑宁和王法。

    “好了?”

    杨佑宁上前问道,脸上带着笑容。

    “快了!”

    杨小涛回了句,声音里并没有太多欣喜。

    杨佑宁听出话里不对劲,就问怎么回事。

    杨小涛就将先前的顾虑说出来,杨佑宁听了也是皱眉。

    “如果咱们不能迅速将成果发挥出来,不能尽快补全这块空缺。”

    “很可能,又要,送出去!”

    杨小涛在杨佑宁身旁小声说着。

    试想一下,国内缺口这么大,又不像机床这样技术难度高,加上又这么急切的需求。

    在轧钢厂无法满足需求任务的时候,十有**会让其他工厂掺合进来。

    杨佑宁脸色一变,刚才的欣喜消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