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永宁十二年春。

齐国,高府,东院的一座小苑内。

满园的春意盎然,花香鸟语。

喜鹊在枝头上欢闹,流水在假山中徜徉。

在这美丽的春景下,阁楼内却不时传来妇人痛苦呻吟声音,以及年老稳婆不断激励打气的话语。

门房外,高承禄死死捏着手心,恨不得立马冲到房内一把将夫人肚子里的孩子抓出来。

纵使是昔日的沙场征战,也从未让高将军像现在这般紧张过。

一旁的高母此时也是神情有些紧肃,但还是强做镇定,眼睛死死盯着房门。

一众女侍排站在苑内,看着眼前的府主老爷在不远处的房门口来回踱步。

自家老爷驰骋沙场已久,平时不苟言笑,积怒自威的模样早已经深入人心,侍从们何曾见过其此刻的焦急心悬样子。

然而,该有的一切早已齐备,众人现在只能站在院内默默祈祷,唯恐出声惊扰到阁楼中的产妇,为自家主子平添压力。

旭日逐渐东升,殷勤的鹊儿仍是叽叽喳喳叫个不停。

虽是喧闹了些,却也没有人会去驱赶这样的祥瑞兆头。

“哇~~”

随着一声明亮的婴儿哭声响起。

持续了已有半个早晨的紧张气氛终是告破。

高将军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手心浸湿的汗水也随着手掌舒张而缓缓滴落。

房门打开,一位袖口还沾染着些许血迹的嬷嬷走了出来。

刚一出门,嬷嬷就迫不及待的躬身对着门前的将军老爷高声报喜:

“恭喜老爷,夫人万福金安,喜得明珠一枚。”

听闻此声,高承禄虽略有憾意,面上却也难掩喜色。

门口守候的侍女也连忙开始各司其职,为刚出生的小姐洗浴添香。

高承禄在吩咐了犒赏府内的一众下人后,便匆匆进去阁楼,一边等待侍女将女儿抱至床前,一边谢慰自己辛苦已久的夫人。

高母心石落地,脸上也是露出洋洋喜气,连忙吩咐厨房为辛劳良久的儿媳准备滋身养体的月食。

一个月后,高府宴邀众亲朋宾客,共贺高承禄的掌上明珠满月之喜。

正当阖府上下正处于一片喜闹忙碌的气象之时,高府北院的仆役房里,又有一位妇人即将临盆。

不同的是,这里的门口只有一个身着麻布衣,手端温水盆,肩挂方布巾的糙脸中年汉子正在焦急守候。

值此特殊时刻,府内一众仆役全都忙的火热,若非妻子生产,男人怕是也会同其他高家家仆一般不得片刻清宁。

除了男人的妻子外,此时房内还有一位陪产的稳婆,正是月前替高夫人接生的那位嬷嬷。

高夫人在早间听闻府里有仆役产子后,特地让这位早年陪嫁的嬷嬷过来帮助夫妻两人渡过难关。

时过正午,仆役房内传出一声声婴孩的哭泣。

嬷嬷打开房门,男子连忙将早已准备好的温水端入房内。

孩子是个带把的,男子见了满心欢喜,手上的方巾小心翼翼的为婴孩擦洗着身上的血污。

男子一边喜笑颜开的为自己的孩子擦拭洗浴,一边连声向一旁的嬷嬷表示着感谢。

“云婶,这次真的多亏了有您,帮了我们这么大的忙。我夫妻两个真不知道该如何感谢您才是好。以后您若有什么事,就请告知我夫妻二人一声,我们定会尽全力为您办好。”

老妇人闻言,面上不见喜怒,

只是微微点头说道:

“朱三,孩子的名字你想好了吗?”

“还没有呢,咱两口子都是粗人,实在想不出啥好的名字,云婶您要是觉得有什么合适的就帮忙给孩子定一个吧。”

“你们夫妻两在高府都是签了卖身契的,照例来说,你两的孩子将来也会成为高府的家仆。”

添丁虽喜,但云嬷嬷所说的事实却是让朱三心头一沉。正想说点什么,云嬷嬷又接着说道:

“老身一生看到了不少新生的孩儿出世,膝下却是无儿无女。我以前也是丫鬟出身,孤寡劳碌了一生,如今一把年纪了,幸有主母垂怜,得以免去了奴籍,老身后家也无甚依靠,但求有人能为我料理身后之事。”

关于云嬷嬷的情况,朱三也曾有所耳闻,但刚才对方的话语,让朱三有些垂萎。

“云婶的意思是?”

“如果可以的话,我想让你们把这孩子过继到我的名下,未来就让他随我同姓,我会好生待养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