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高兰英艺满下山 鸣幽村缺失人口



  相传,古时候有夜渡黄河者,在一满月之夜渡河时曾见黄河水底有一城池,巍峨高大,但见者少之又少,一时间只作一传说相互传言。

  却说兰英自幼上少林寺学艺,迄今已十八年有余,而今艺成下山。兰英乃黄河河畔腹地村落高老庄公之女,老庄主疼爱女儿,因兰英自幼性格刚烈,喜爱武学,便上嵩山少林寺学艺且不题。

  话说兰英这一日辞别了师傅,出了少林,星夜兼程,到了近黄河处的一个村落,当时还差三天便是那中秋佳节。且说兰英自下了少林,一路上见了些红叶飒飒落,落荧萍萍飞。到了一处村落,兰英在山岚之上俯瞰村落,只见得:

  红装围裹,金泽光艳。时近中秋,瓜果飘香。高站山岚眺望,村落零散分布。托山之水明澈,依水之山庄重。山上柿红果香,水边垂柳拂烟。林内声声童笛,道间往往锄夫。村唤鸣幽意更幽,自然小桥流水在人家!

  却说兰英看了村落景致,暗暗喝彩。下了山岚,找了“阡陌”,沿途闻那啼血杜鹃,哀鸣老猿。虽然村落繁华但人人面带愁苦,兰英心里甚是疑惑,打问村长之家后,兰英整衣敛容,束束腰带,紧紧背跨宝剑,前来叩门。却说村长并未家中,只妻儿在家,那王氏开了门,定睛一看兰英,也是好一个飒爽女子,有诗为证:

  英姿飒爽实俊秀,眉带煞气甚威武。

  师拜嵩山艺更高,幼上少林技精熟。

  艺成归家气昂昂,背挎宝剑亮闪闪。

  只说是木兰重生,胜过那出征桂英!

  却说村长妻见兰英如此英气,忙招待进门,兰英入门见了礼,村长妻子王氏道:“不知姑娘从何而来?为何来到此处?”兰英道:“我乃少林寺俗家弟子,今艺成下山回家侍亲去也!路过此处,借宿一夜,明早便行。”村长妻道:“原来是嵩山高人来也,有失远迎!”兰英笑道:“大娘莫如此说,折煞晚辈!”

  待吃过了晚饭,兰英在院里与村长妻叙话,只见得当夜月色皎洁,光华闪闪,好月夜!有赞为证,赞曰:

  皎皎冰轮高高挂,灿灿繁星灼灼光。

  秋高气爽风清扬,红叶华实香飘然。

  微波粼粼,寒水漫漫。甚妙!凉风徐徐舒爽。

  夜蟋聒聒,月光晕晕。可夸!花香袭袭沁心。

  兰英与王氏观赏月光,兰英笑道:“今夜月色甚美!待过几日乃是中秋佳节。待回家见了父母,阖家团聚,甚是美哉!”王氏道:“姑娘说得是也!愿你一路顺风!”说罢,潸然泪下。兰英甚是疑惑,忙道:“大娘这是为何?”忙取绢为王氏拭了眼泪,王氏谢过,低头道:“我并非为其他之事,今见姑娘如此急切回家,不得以实情告也!”兰英道:“大娘但讲无妨!”

  王氏道:“我村自进秋以来,村中凡过黄河地界者,尽皆杳无音信,多年前我村吴老汉曾在满月时见黄河之水澄清似镜,水下出一城池,见许多半人半鱼之妖于城郭围边来来往往。那吴老汉归村之时便说日后且不可轻易进那黄河附近,水底有人鱼之妖!我村里人只当是玩笑之谈,不予搭理,奈何近月来村里人口频繁失踪。我丈夫乃一村之长,前几日带几名壮丁月夜去那黄河岸边巡查,也是一去不归也!”

  兰英听罢,心里知这事定有蹊跷,便道:“既然如此,大娘莫要烦恼,待我明日去寻吴老汉问个清楚,想办法为你们除此灾祸!”王氏大喜,拜谢道:“真乃是菩萨心肠也!”兰英一夜安睡不题。

  话说到了第二日,兰英在村中四处探听了黄河渡口消息,待到吃过“晌午”,提宝剑一路寻访至吴老汉家中时已近黄昏,吴老汉本是村中举人,家舍隐于后山深林之中,兰英一路上看了无数山景,心情甚是愉悦,进了一平川,见腹地有一屋舍,果然好一个去处!只见:

  竹篱深深,木栏层层。环房自然竹,绕屋空灵松,枫叶飘飘遍地。秋菊绽华苑,雉兔小院行。几处南燕高飞,一行孤鹜齐飞。松柏迎风亦迎客,吴老自闲也是贤!

  却说兰英看了吴老汉屋舍景致,着实是一个幽静之地,兰英近篱笆外正欲进院中时,听脑后一阵歌谣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