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享受这短暂的无言寂静-第6/9页



    这样的角色在影史上屡见不鲜,像流浪汉杀人狂魔精神分裂患者等等。

    那么,为什么我们能很轻易地感受到此类人物的塑造难度呢?

    因为这种角色在生活里不常见,我们不是太了解。所有的认知可能就是在电影里面完成的。演员扮演这个角色时,实际上,不是在去扮演这个角色,而是在下一个定义。当这个定义完成得很好时,演员就会被认为是很有演技。

    毕竟大家在没有看过剧本的前提下,一切认知都是从观看电影中完成的。

    我们再看看艺术和现实的反差。

    艺术的创作和现实是有反差的。你不能指望电影如实还原现实中的一切。

    越有差异化的创作,越容易形成一种鲜明的印象,演技也就凸显出来了。

    例如让一个人演厨子,如果演出来的效果只是类似于食堂内的师傅那固然真实,可违背了影视创作的基本原则。

    越有反差,比如反派角色,让大家印象越深刻,越觉得这个人有演技。

    这就是影视创作的张力。

    仅仅只是改了一点设定,就可以达成非常好的效果。

    演技为什么叫演技呢?

    既要有演,也要具有技。

    这个技是一种技能,或者说技巧。

    技巧是需要磨炼的。

    如果只是书本上的知识的话,有可能和实际情况不相符。

    某种层面上来说,演技这个东西是需要付出大量精力来实践的。

    没有实践的演技只能停留在纸面上。

    还是那句话,都是同行衬托得好。

    演技和唱功一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根本就没有一个量化标准。

    用心钻研剧本,耐心体验生活,细心塑造角色,让观众看来有演技真的很容易。

    当然,演员心里要有数,这不叫有演技,他只是比别人多付出了一点努力而已。

    距离真正的有演技还是很遥远的。

    王寻对于杨小蜜的事业还是有些想法的,演技这玩意,能打磨好,当然不错,实在没那天赋,干脆就走资源咖,往自身性格方面去挑选角色。

    不过杨小蜜是有这个天赋的,就是容易松懈。

    嗯,得把这丫头看紧些。

    杨小蜜抿抿嘴笑道:“对了,大鹏和刘东给我发短信了,说想你了。”

    王寻一阵身体恶寒,这俩活宝又整什么幺蛾子?

    他皱眉问道:“他们有什么事?这都高三了,那对活宝不好好学习呢?”

    杨小蜜一想起那对活宝,顿时笑颜如花解释道:“他俩模考成绩不佳,准备跟我们一样考艺校呢,这不是问我们准备去哪所艺校呢?”

    王寻皱了皱眉头,思索起来,蛮有兴致地询问道:“蜜蜜,你是想当演员还是明星呢?”

    呃,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中戏出演员,北电出明星”,这句话的由来应该是周传基先生。

    这位先生是干什么的?

    大家自行度娘,只说一个,他是张一谋、吟诗小达人的老师!

    两千年左右,他给当时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先生写了三封信,怒斥北电的电影教育与资本同流合污,只想培养明星。

    北电与中戏,一开始中戏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原因,确实比北电好点——教育部直属表演类院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