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危言耸听-第5/8页



    没烟没火,四等烟民。

    丹超哥陶醉地抽了一口,朝着天空吐了一个烟圈:“我比你好点,三等。”

    两人哈哈大笑。

    随后俩人进去会议室。

    今天开会就只有李红,杨春燕,钟丽芳,汐姐,丹超哥,王寻,杨小蜜。

    其他人都没安排,这才是真正的高层会议。

    别看人数少,会议室内的布置并不是围着大会议桌坐一圈,而是像政府开会或者峰会论坛的形式,前方主席台的一侧放着演讲台,中间是巨幅的投影幕布。

    轮到谁发言就上到演讲台来,一边放ppt,一边介绍。

    王寻在众目睽睽之下,来到会议桌前拿起麦克风:“本次会议的议题就是文化战略产业布局。

    不论是行业的哪一个环节,都需要钱,华国电影要想有自己完善的工业体系,也要大量金钱的投入,没有完善体系的电影行业,只会乱七八糟,一团乱麻。”

    杨春燕支撑着下巴,提问道:“闹闹,你这个工业体系具体指的是什么?”

    王寻笑了笑,翻动ppt,朗声道:“我研究了一下好来坞的资料,总结出来的好来坞迪士尼模式,也最适合寻蜜集团整合资源模彷的模式。

    下满我着重讲一下好来坞工业体系。

    工业体系就是:明星制、专业化、衍生产品营销、跨行业渗透、全球化这五点。

    其实就是字面意思,明星制是八十年前好来坞就开始的制度了,一开始好来坞为了防止演员出名,提高片酬,是不会让演员出现在演职员表里的。

    可是后来制片厂发现,观众会为了某部电影里熟悉的面孔,而为他剩下的作品买票,就主动在演职员表里加入演员的名字,并且开始宣传演员。

    到了后来,干脆通过霸王合约,直接让演员重复演某一类角色,比如程龙和李连结只演动作片、功夫片,周星池只演喜剧片,成为一块招牌,让观众一看喜剧片有周星池就买票。

    如果某个演员演的某个类型片连续失败,就会被制片厂放弃,不会再有机会了,这是当年的一个缺陷,不过现在制片厂无法控制演员了,行业也不需要这样。

    我们内地现在就缺有号召力的类型片的演员,这也就是港星有票房号召力的说法。”

    简单来说,就是类型片演员,现在的程龙,李连结,周星池,后来的吴经,沉藤,黄博,徐山争他们。

    也恰巧,这些人才是最能扛起票房的。

    这不是偶然,而是好来坞近百年的经验。

    捧演员肯定是要捧,演员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但是这个捧,跟影视公司捧自己人,不是一个意思。

    比如沉藤,等他长残了,王寻就会捧他,提前扛起喜剧片的大旗。

    这是明星制,指的是有票房号召力的演员,而不是空有名气的演员。

    后者也就是和我们俗称的“明星”,这和明星制没关系。

    不过,王寻这段话,却让钟丽芳有些费解。

    她皱着眉头,澹澹提问道:“这不就是现在的行业?

    如果程龙这样有号召力的演员越来越多,观众也认为他们,投资商全都找他们,只看明星不看电影质量呢?”

    钟丽芳不亏职业经理人,这嗅觉。

    不过,这说得怎么那么耳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