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康熙王朝(下)-第3/4页



晚上在酒店睡觉也是很湿冷的,这就不得不夸奖曾大美女的机智了,她临行前强烈要求大家带着电热毯,这个神器的出现可算让王寻睡了个安稳觉。

剧组开机仪式后的几天是没有王寻什么戏份的,但是杨蜜有啊,还是那种比较惨的部分套个绸缎袋子被饰演太监的演员往身上泼石灰(面粉),王寻看着杨蜜那挣扎的样子,不禁想说蜜姐这演技真不错。

听到陈导喊卡直接夸赞道:“蜜蜜,这条真不错。一群大人演不过一个孩子。”不过之后才发现这绸缎袋子有点漏掉进里面的面粉迷了杨蜜的眼,她挣扎是本能反映。

王寻直接现场笑喷了留下一脸尴尬的陈导,转身就跑躲着杨蜜的追打。

后面的几场杨蜜和高娃老师的对戏,让王寻觉得只要蜜姐用心,她真的拥有一个表演艺术家的天赋啊,记忆力好,领悟能力好,基本上每个镜头三条之内就都能过。

用高娃老师的话说:“这孩子不得了啊,属于祖师爷赏饭吃啊。”王寻看着杨蜜她得意洋洋的表情真像告诉她,她前面还有个祖师爷追着喂饭的呢——讯公子呢。

要说这部戏还真的是服化道精良,台词剧本都细心打量的好剧,但是还是让王寻发现了一个小问题,这场戏是小苏麻喇姑杨蜜第一次见到斯琴高娃扮演的孝庄太后。

孝庄太后慈祥地对小苏麻喇姑杨蜜说:“背一首唐诗吧。”

小苏麻喇姑杨蜜脆声应答:“还是背一首宋词吧。”

然后,就自信地念了一首《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听完,孝庄太后赞许地点点头,高兴地把小苏麻喇姑杨蜜抱在了怀里,挺简单一场戏。

王寻听完又感觉哪里不对,忽然他想起来了这不是陈大姨夫道明在故宫念得那首嘛。

左顾右盼后,没找到道明姨夫,只好跑到看着要转场的陈导身边说道:“姨夫,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是宋代王安石的诗啊,那天逛紫禁城陈大姨夫特意念了这首,还给我讲了下王安石的生平。”

陈导一脸疑惑的看向王寻,然后盯着监视器看回放,又问了一下现场收音,发现果然台词有问题于是就走到高娃老师身边小声说了几句,高娃老师目光慈祥的看了眼还在监视器前的王寻,又看了眼导演点了点头。陈导直接喊道:“刚才那条保一下,再来一条。”

于是准备转场的众人又回到原处再来一遍,台词问题轻松解决,拍摄继续进行。下戏后,杨蜜这个社交小达人就成了高娃老师和如萍阿姨的心头好,她嘴甜奶声奶气一口一个大姨阿姨叫着。

高娃老师直接说道:“如萍啊,你看蜜蜜这孩子演你小时候多合适,下部戏咱们去宝爷那里带上这孩子。”

如萍点了点头说道:“是啊,这部戏结束,那边也要开始了。”

王寻在一旁听着,心想不会是那部戏吧。不行得好好表现下,叫高娃老师把自己也带去,哈哈就这么干。

于是等到王寻上戏了以后,他开始格外认真,跟高娃老师对戏时又格外专注,让老人家直呼:“陈导,你这是从哪找的两个小戏骨啊,现在的孩子天赋都这么好了?”

“您捧了,我还小还得像您学习。”王寻低头谦虚说道。

“高娃老师,你看这张脸演熟不?《三国演义》那个小汉献帝,当时我都不知道这孩子怎么会一个镜头里眼神能表达出三种情绪的。”陈导夸赞道。

“哦,不错,这戏就是得有好对手。”高娃老师点了点头。接下来的王寻戏份就比较容易了,尤其是他和杨蜜的默契,经常俩人的戏份就是一条过。出错也是魏东亭的小演员有时候跟不上节奏,溜号忘词之类。

惹得陈导直呼:“闹闹,蜜蜜你俩这是来给你妈省钱来了是不是?”

王寻和杨蜜对视一眼哈哈大笑。

戏份可算到了王寻饰演的小康熙大婚的时候了,离姐这段时间基本上在宾馆不出门的背剧本毕竟是她第一部戏准备的比较用心,不过用杨蜜这个小间谍的话应该是离姐紧张了。

到了拍摄的时候,王寻在挑盖头这部分后的表情简直可以称为经典了,因为陈导之前可没安排他看到曾离化完妆的模样,只见盖头下的美人从眼睛开始睫毛弯弯十分浓密,瞳仁乌黑湿润,一双桃花眼格外的撩人,鼻子是非常英气十足的,她的鼻头圆润,整个鼻子非常的挺拔,鼻梁较高,鼻翼较窄完美。线线条流畅清晰,嘴角微微上扬,唇珠明显,牙齿洁白整齐,配合着这身红衣嫁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