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1638



  “努尔哈赤已死!这是他的人头!”

  金潇一声大喝,将努尔哈赤的人头扔到了宁远城楼之上。

  “除了努尔哈赤,他的十几个儿子也死得差不多了,只剩下阿巴泰、莽古尔泰、济尔哈朗和费扬果四人。”

  说完金潇勒马转身,向朝鲜方向驰骋而去。

  ……

  “大哥,你回来了!”

  金潇踏进屋里,正在打扫院落的李釜山听见脚步声,抬头一看,发现是金潇非常惊喜。

  李釜山放下扫帚,快步上前:“大哥,刚回来,要不要洗个澡,去去风尘,我这就给您烧水去。

  这院子,我们看守的可好了,除了我们几个,没人进来过,还有,每天我们都会打扫一遍,干净得很。”

  “辛苦你们了,我本次出行,大仇得报,今日来我府上,盛饮一番。”金潇笑道。

  “好,我去通知他们!”

  此后,金潇一直在朝鲜生活,看着女真随着努尔哈赤的死内乱,明朝孙承宗、袁崇焕乘机大破后金,重新夺回辽东。

  但夺回辽东并不能挽救末路的大明。

  1627年,木匠皇帝朱由校去世,信王朱由检继位,年号崇祯。

  朱由检倒是勤俭,但是面对大明内有农民起义,外有后金残党、倭寇骚扰袭击,还是不免焦头烂额。

  唯一好一点的,就是没有了清朝这个强劲外敌,明朝的边关稍微轻松一些。

  但莽古尔泰等人还没死,虽然他们不如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但也是一时豪杰。

  所以大明边关依然不能放松警惕。

  而俞龙戚虎等人去世后,沿海地区倭寇更是再度猖獗。

  这是外敌。

  大明内部,首先就是三十多个王爷,各个家财万贯、富甲一方,占据大量田产。

  其次便是朝中文官,或者说读书人,这些人就没有不贪的,还喜欢结党营私。

  另外,那些个武官贵勋也不是什么好鸟,关键是他们还绝大多数都是废材。

  欺负百姓还可以,带兵打仗?早几百年就把带兵打仗那一套还给祖宗了,一堆纨绔子弟。

  朱由检面对风雨飘摇的大明,求治心切,很想有所作为。

  勤俭自律、清心寡欲、励精图治,试图重现明皇朝当年辉煌景象。

  但是,一方面大明的糜烂已经到了不破不立的程度,仅仅勤俭自律、励精图治是不够的。

  朱由检虽然勤俭,但面对糜烂的大明,也是无计可施。

  明朝很久以前,就是在拆东墙补西墙,大明阁老也不过是裱糊匠。

  张居正倒是通过变法改革为大明丰富了国库。

  但张居正死后,变法被改回,而后万历三大征,将国库打空。

  想要救大明,只有变法,但是如今谁还敢变法呢?

  张居正的下场,天下有目共睹。

  另一方面,朱由检疑心过重,频繁更换和滥杀大臣。

  偏偏又在清缴了阉党后,并没有扼制文官集团的发展。

  文官集团做大,必然导致皇权的下滑。

  虽然朱由检可以杀、换文官个体,但是无力对付整个文官集团。

  毕竟已经不是明初了,朱由检的政治手段也不足。

  大明的国库也不足以支撑太多的战争。

  所以当大明国内各地起义愈演愈烈,明军疲于奔命,眼见就要完了。

  虽然有孙承宗、袁崇焕等人,可以镇压不臣。

  但每每只能击溃,却不能彻底剿灭,总是被贼首逃跑。

  然后一段时间后东山再起。

  偏偏这些起义首脑对于躲猫猫非常擅长,败了就往深山老林里面一躲,一年半载后,再度出山,聚众为寇。

  不过也正常,不会跑、不会躲的,早就死了。

  于是大明局势愈发糜烂,山河日下。

  崇祯皇帝朱由检也是越来越暴躁,镇压起义的将领、官员,一旦打了败仗,少不了罢免甚至赐死。

  孙承宗在蜀地战败,被一撸到底。

  袁崇焕也因不接受主动出击的命令,被闲赋在家。

  其实袁崇焕很清楚,军队糜烂,没有战斗力可言,主动出击就是找死。

  当时的情况不能主动出击,应该采取守势,伺机而动。

  待军队调教好了,再主动出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