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荷兰人的挑衅-第2/3页





    李淏的使臣也抵达了北京,一来是谢罪进献,二来是向大楚称臣。

    换而言之,李淏已经认清了现实。

    他知道在楚军对王军的帮助下,靠军事统一朝鲜已经不可能。

    所以他采取了最现实的举动--割据北方,同时预备称王,并向大楚称臣来试探张守言对朝鲜的真实态度。

    两家的使臣在京城上窜下跳,见面之后差点拔刀相向。

    但整个北京官场都对此事保持了缄默,因为皇帝把李淏的告罪折子留中了!

    皇帝是否有意维持这种半岛僵持的状况。

    十月二十五日,正武帝随手在半岛上划了一条线,让双方暂时休战不得随意挑起争斗。

    因为大楚对外关注的目标发生了变化。

    九月初,占据大员(台岛)的荷兰人,攻击了福建沿海!

    九月十三,荷兰人逮捕了上百名到澎湖打渔的大楚渔民。

    当地的地方官向大员方向派去了联络员,要求荷兰人作出攻击大陆的解释并释放渔民。

    可荷兰人的“解释”却很有趣。

    他们对楚国在东北亚的军事行动感到忧虑。

    荷兰人认为楚国的行动干扰了荷兰人与朝鲜人和满清人的贸易。

    楚国需要对此作出解释和保证,并赔偿损失。

    张守言被气笑了。

    他立即把留在北京当寓公的郑芝龙叫进宫,当头就问了他一句。

    “你认为荷兰人也配与朕两败俱伤?”

    郑芝龙被吓得汗流了一地。

    没有郑家的示弱、暗中扇动和提供假消息,荷兰人怎么会忽然对大楚在北方的行动感到“担心”?

    当然这里面也有荷兰人试探大楚这个新生国度的想法在里面。

    毕竟以他们之前的了解,东方国度这些年的内乱非常之严重,新生的大楚也应该极为羸弱。

    某些错误信息的引导下,他们认为或许自己能成大楚帝国的身上获取到一些好处。

    比如割让的领土或者开放的港口。

    郑家之所以会这样做,是郑家中的一些人不甘心就此退出海洋的表现。

    他们需要一场大楚与荷兰人之间的战争,来替郑家在大楚海军中获取足够的地位。

    这个结果让张守言极为震怒!

    这让他征服倭国的计划不得不延后。

    没有德川幕府、各地大名内库的黄金,以及那些极容易开采的金山银矿供应,他改造大楚的计划就无法实施。

    郑芝龙因“御前失仪”,被罚俸三年,并被剥夺了第二舰队的指挥权。

    消息一出整个东南沿海都震了三震。

    大楚与大明开国时不同,开设了十个对外通商口岸。

    分别是旅顺、天津、登州、连云港、松江、杭州、泉州、福州和广州。

    作为第二舰队的指挥使,郑芝龙父子虽然在北京,但泉州、福州的对外贸易中有四成都控制在郑家的手里。

    可郑家一旦没有了第二舰队指挥使的职务,或者皇帝任命了其他海商头目为指挥使,郑家的份额会被迅速的稀释和澹化。

    在东南沿海尤其是福建,郑家的地面势力已经被朝廷化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