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时机成熟
细长的金钱鼠尾辫被人扯得笔直。
被捆成粽子一般的鳌拜在死命的挣扎。
四个刽子手死死压住身材高大的鳌拜,将他的头按在刑台上。
主刀的刽子手熟练的把鳌拜的金钱鼠尾栓在刑台的钩子上,鳌拜的头便不能再乱动。
在刑台不远处的旗杆上,挂着一串的头lu。
其中有多尔衮的半颗脑d、有受伤被擒的多铎的、还有战死的图尔格等人的。
鳌拜高声大骂,但影响不了刽子手的下刀。
刀光一闪,叫骂声戛然而止。
“下一个!”
当下一个被缚双手的人拖了上来,围观的百姓顿时骚动起来。
因为这位爷他们太熟悉了,正是之前关宁的将主——吴三桂。
面如死灰的吴三桂被俘之后,也曾极力想向楚王自荐,愿为大楚效力。
可年轻的楚王只是笑着看了他一眼,就断了他的死罪。
被一同判了死罪的还有关宁二十七家将主,同时家产一体抄没。
罪名都是“投鞑”。
鳌拜的血在刑台上还没冷,吴三桂的头便被摁在了上面。
与此同时,一块灵位被人放在了刑台正前方。
有识字的百姓惊呼一声。
“是先帝.....不,是大明崇祯皇帝的神位!”
“这是要杀了吴家将主等人,给大明皇帝出气?”
吴三桂的嘴角忽然露出了一丝嘲讽,他知道这是张守言借着关宁的人头来收买大明的人心。
大刀一闪,这丝嘲讽永远的定格在了吴三桂的脸上。
在一片石大战之后,阿济格、孔友德迅速的退出山海关,甚至一路放弃了锦州、松山,逃回了盛京一带。
而逃往永平府的李自成再次遭受重挫。
永平府降将忽然发难,郝摇旗等人被杀于宴上,八万顺军中大部分都逃散。
田见秀收拢两万人,杀了永平府降将,迎接李自成入永平府。
当张守言大军出现在一片石,并大败八旗和吴三桂联军的消息传到永平府。
李自成立即集合三万残兵,放弃永平府直接退往北京。
现在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张守言下一步便要兵发北京。
张守言没有去追阿济格,也没有去赶李自成,而是在山海关屯驻了四五日。
诸将一直都劝张守言立即入京驱赶李自成,可张守言却总是笑着说时机还不成熟。
在此期间,他又做了三件事。
首先,张守言传信车臣汗,让漠北蒙古的喀尔喀人趁机骚扰遭受重创的满清八旗和漠南蒙古各部;
其次,他给江南的甘老四发出了一封电报;
最后一件是他在山海关内处置了一众俘虏。
被俘的满清贵族、军官全部处死,关宁集团中除了焦家人外尽数抄家,家主处斩。
张守言之所以饶了焦埏一家,便是看在松锦之战时,整个关宁集团坐看松锦沦陷,唯有焦埏主动出击过。
刑场上杀得人头滚滚,张守言在吴三桂的帅府里正冷着脸盯着跪倒在堂下的两个人。
这两个人也是他的俘虏,不过不是顺军的人也不是满清的人,而是朝鲜国王的两个儿子,世子李溰和凤林大君李淏。
话说,,,..版。】
这两人的汉话比一般的汉人说的还要好,在下面磕头不止,极力解释着他们父王降清的苦衷。
见识过张守言十万铁骑的威力,两位王子都相信堂上的这位楚王将是下一个中原主人。
若是被这位中原开国君王所厌恶,那朝鲜以后还能有好日子过?
任由两人把头磕破,把嘴说干,张守言却一直冷着脸不动声色。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冷冷的声音传到世子李溰的耳中,他急忙拉着弟弟深深拜倒。
“谨受大王之教!”
张守言语气温和了一些。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尔等可懂得这个道理?”
世子李溰有些发懵,还在考量楚王是不是在向朝鲜要些好处,他的弟弟凤林大君李淏却忽然福如心至的再次拜倒。
“请大王赐纸笔,我等兄弟当去书国内。鄙国上下自当拨乱反正,以国仇报之鞑虏!”
张守言这才有了笑容。
“说得好。八旗已然势微,寡人已令车臣汗即刻北下攻击八旗,你们朝鲜也须有所表示才是!”
世子李溰也反应了过来,急忙答应。
“你们兄弟放心在我这里住下,过几日随我一起去北京看看。”
“下国之人,谨遵楚王之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