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游湖-第4/4页
    
    张守言想追董小宛,赠曲谱给她也是无奈之举。
    如今已经是明末,早过了偷诗盗词的最佳时期,就剩寥寥几首可用,总不能一见面就来首“人生若只如初见”吧?
    好在曲子甚多,量大,还管饱!
    一炷香后,青莲女史吟唱的《枉凝眉》飘出画舫落在湖面,比之张守言不知要好听了多少倍。
    董小宛陪着张守言在流云坊上共度了两日。
    当然,是以清倌人那种模式。
    张守言与董小宛都觉得这两日格外的舒心。
    尤其是董小宛从张守言那里得了四五首中意的曲子,还抄了两张新奇的菜谱。
    张守言甚至拉着她霸占了流云坊的厨房,亲手实践了好几回。
    说句实在的,明代男子面对女子的傲气与凌驾感,在张守言的身上董小宛居然一丝都没看出来。
    以她的聪慧自然也能看出,这不是张守言的故意做作,而是此人确实把自己以友相交,虽然这个“友”字里也带有男女之思。
    两人曾论及天下时事,张守言虽言语不多,却每每能一语点中要害。
    无论大小事务,被他抽丝剥茧分析得条理清晰,最后都归结于一个“利”字。
    这种直指人心的分析方式,让董小宛次次感到头皮发麻,却又欲罢不能。
    她在南京时,也曾听过复社那些公子和大儒的引经据典、慷慨激昂,可再用张守言的方式去解刨理顺这些人的言论,她忽然觉得那些正义凛然的人物显得极为可憎和虚假。
    分明是为了自家世家大族的利益,却每每能说出一堆冠冕堂皇的话来。
    这位张守言不过寥寥几语,却能真正做到将天下之事如观掌纹,言语之间的泰然傲意虽然隐藏很深,却总能被董小宛捕捉到几分。
    董小宛不自觉的对这个男人万分好奇了起来。
    张守言在送董小宛下船时,又送了她一副素描,这幅画作让董小宛极为惊喜。
    萱儿则笑得跟偷到米的小老鼠似的,抱着一个沉沉的盒子一直不撒手。
    盒子里面有十分足色雪花银足一百两,这是张老爷给的茶资,太大方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