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静平村比-第2/3页



  夫子吴泳欣慰地看向廖静,眼神流露的皆是满意、赞赏之色。

  在夫子看来,不管怎样、对的如何,那都不重要。

  能有勇气说出答案就勇气可嘉,就有希望。

  不像某些人,上堂时牛气哄哄的,一遇到这样的场面就蔫了。

  心里这么想着还情不自禁地朝着叶寅等人方向看去,见那几个熟悉的身影,还是一副事不关己的神情。

  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台上老者自信的问道:“还有答案吗”

  见台下皆默不作声。

  笑道:“从工整度来说:炉铸沙场枪,这对的好,这轮是和平村获胜!”

  闻言,和平村的王启,朝前走了一步,摇晃着扇子,朝众人,微笑点头、拱手作揖。

  那神情端得叫一个欠揍。

  闻言,叶寅心里暗骂:对的有种清朝纪晓岚的风格,一是没动前联的边旁,没有相生相克之说---很工整。

  二是人家前面说的烟雾锁住了池塘边的物,你说的炉子在造刀枪,感觉有种:牛头不对马脚。

  这跟聊天一样,说的都不是一个事,不在同一频道。

  虽然心里这么想着,但既然人家说:炉铸沙场枪,对的好,就好撒。

  反正他对这次的村比也不感冒,无非就是希望能把名额落在静平村而已。

  至于最后挑谁去,那就不关他事了。

  老者继续补充道:“这次是静平村、和平村,1比1打平,如果最后一轮,还有别的村获胜那就加赛,直到一个村胜出,最后两名国子监的就读机会就由胜出的村庄挑选两名去往国子监。”

  叶寅释然,怪不得说村比,原来是哪个村获胜,两个名额皆落那个村庄,而不是个人赛啊,代表的是村庄的荣誉。

  那后面这场一定要赢才行,不然,后面又有村庄获胜,那这比赛还不知道啥时能结束。

  老者说完走下了台,又走来另一名老者。

  叶寅反正都不认识。

  老者说道:“这题就由老夫出题,这题是诗句比拼,诗句皆由在场的众人一起点评,”老者说着,朝四周张望似乎在寻找题目。

  顿时,见老者拍打自己的脑袋,看着台下那一张张---青涩的脸颊,吼道:“有了,就年少、少年。写一首诗!”

  和平村的王启,闻言,摇着扇子向前走了一步,唱道:“年少时太多梦幻,纵有痛和血共咽。向前冲并不畏惧,盼明儿乘风而去。”

  这可是王启昨晚提前就准备好的。

  廖静、陈瑶皆一副期待的看着叶寅。

  叶寅苦笑。

  脑海里在不停的思索着古人关于青春的诗句。

  突然想到金缕衣,于是说道:“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闻言,这次没等廖静抬手作答。

  陈瑶立马冲着台上唱道:“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众人,皆把目光转向静平村的方向。

  就连公主、岳红等人,皆一脸不可思议。

  本以为此次的村比,那个叫叶寅的,应该能脱引而出,可谁曾想,露头都没露头,皆是由女子作答。

  难道静平村是一个卧虎藏龙之地,以前也没听说静平村还有此等高才。

  这首诗,要比前面王启的那首,高级千万倍,可谓千古佳句。

  台上的众多老者,皆摇头晃脑的细细品着陈瑶高喊的诗句,皆一副意犹未尽的神色。

  比赛结果,呼之欲出,高低不言而谕。

  岳红朝着静平村的方向看去,寻觅着叶寅的身影,见这厮正跟着胖子、竹竿打闹得一阵热乎。

  心里有种莫名的失落:因为在她眼里叶寅的才学,绝对不是他那吊儿郎当表现的那样,肯定能---力压群雄。

  不知为什么,她本很期待此次的村比,以为能看到想看到人和事,结果确事与愿违。

  岳藻则是没好气朝着叶寅的方向冷哼一声。

  似乎是抱怨,似乎是看不惯他此刻的表现。

  公主赵丽朝台上的老者点点头。

  老者会意,高喊着:“这轮诗词比赛,静平村获胜,目前是静平村跟和平村,2比1,静平村最终获胜,获得两个前往国子监的名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