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电影节闭幕式-第2/3页
要知道欧洲三大电影节奖项可不是奥斯卡,极少出现奖项扎堆的情况。一部电影如果能获得两座奖杯,那就是幸运女神降临。
《情书》剧组这边除了周慧勄有些闷闷不乐,其余人都发自内心的给予掌声。
不管怎么说这座奖杯是香江电影人在柏林获得的第一个奖项,标志着香江电影第一次获得了国际影坛的认可。
这样的大事件,足以写进香江影史,作为电影人的他们都与有荣焉。
两位导演走上领奖台,奥里维拉·埃克托尔发言后,方玉平亲吻了一下奖杯,兴奋的说:“感谢评审团给我这个奖项,我十分激动,这是我们香江电影的胜利。
《半边人》这部电影虽然很粗糙,却来源一个真实的事件。
一位出生在宝岛的电影人戈武,来香江寻找拍片的机会,结果因为医疗意外,壮志未酬英年早逝。
我和他是同事,一直想拍一部纪念他的作品。
在寻找演员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许素莹这位卖鱼姑娘,她曾是戈武的一位学生,我被她的生活所吸引,想法设法说服她和家人在电影里登场,拍下了大量街市和屋村生活的纪实影像。
同时,我将戈武远在美利坚的朋友王正方找来,先是写剧本,然后让他出演男主角。
两个人在电影里的表现都堪称完美,感谢许素莹,感谢王正方,没有你们的精彩表演,我不能拿到这个奖项。
还有我们的剧组,虽然只有十几个人,但每个人都很优秀,谢谢你们的付出。香江电影人的梦想,是由我们一起完成的!感谢!”
仅仅是一座安慰奖项,对比奥里维拉·埃克托尔的两三句话,方玉平显然有些啰嗦。
然而,没有人嘲笑,他们都能理解方玉平的心情。这座奖杯,对香江电影太贵重了。
走下台时,方玉平还拿着奖杯朝李天麟的方向挑衅的晃了晃。意思是:看呐,我已经获奖了,接下来看你的了。
李天麟暗自好笑,对他孩子气的行为不予置评。
接下来,各种奖项开始粉墨登场:
特别荣誉奖:《阶级关系》
《柏林晨邮报》读者评审团大奖:《舞厅》
国际电影文化推广委员会奖:《近身》
最佳短片:《鹬蚌相争》
不知道是不是评审团故意的,《情书》竟然连着十个奖项没有获得提名。
除了李天麟,其余的几个伙伴脸色都不怎么好看。
主持人再次上台,底下的电影人一个个瞪大眼睛,都知道接下来几个奖项是电影节的重头戏。
“下面是评审团大奖,获得提名的影片是......”
“希望我们能弄个提名吧!”
王天临紧张的擦了擦汗,生怕《情书》颗粒无收。
只可惜《情书》依旧没有获得提名,“好的,我就不废话了,这届的评审团大奖获得者是《爱的激流》、《可笑污秽的战争》。”
颁奖嘉宾话音刚落,台下一片哗然。
奥里维拉·埃克托尔很是高兴,人家凭借《可笑污秽的战争》梅开二度,已经不虚此行。
关键是《爱的激流》这部电影,在此之前,乃是金熊奖最大的热门,没有之一。
《情书》虽然火爆,却只能称为黑马,毕竟里面没有涉及一点儿的政治话题。
《爱的激流》的导演约翰·卡萨维蒂苦笑一下,站起身拥抱了身旁的吉娜·罗兰兹。他心里清楚,拿下了评审团大奖,就代表着无缘捧回金熊奖了。
“很感谢评审团将最大的奖项颁给我。”
约翰·卡萨维蒂自嘲的开了句玩笑,惹得台下响起一片口哨和嘘声,不少电影人在为《爱的激流》鸣不平。
“谢谢!谢谢大家的鼓励!这部电影我拍的很用心,并且使用脚架进行摄像。
稳定的镜头及摄像机运动,象征着主人公最终对于爱的体悟。
爱是一条不断流淌的河流吗?
女主角莎拉三番两次在电影里追问,她脸庞上爬满了冀望。
我想说:是的!
无论家庭生活有多么琐碎,多么脆弱,无论中产阶级的心灵如何空虚,如何无奈,都不会影响我们探求生命的根本价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