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 7 章



    回宫时,孔嬷嬷循旨跟在辇旁,留工部差役和太监们处理后续的事。

    昭朝尚未有医女制度,今后如果能层级设立,自北京铺向各地,便是妇人妊娠、女子病痛时也会大有助益。

    柳承炎倚在龙辇上,有一搭没一搭的想着事情。

    白首辅家里只有两个儿子,族人当中也没有步入婚龄的女子。

    他始终和这位老臣距离很远,一面心里会有确幸,也会思索对面的人是不是同样也在观察着自己。

    “嬷嬷。”

    “老奴在。”

    “太后择选的九嫔都会认字吧”

    老嬷嬷虽然侍奉太妃多年,但与太后关系也算融洽,先前册封时也参与了几项礼程。

    她踌躇片刻,摇一摇头。

    “回陛下,九人里,有两人善诗书词话,三人能默读女经女戒,剩下四人,只是大致会写自己的名字。”

    柳承炎猛然回头,有些难以置信。

    “太后不是说,她们出身尚可,家中也多有教养吗”

    大太监陈毫跟在后头,听见皇上骤然加重语气,跟着吓了一跳。

    孔嬷嬷如实道“确实都是温淑良和的性子,想来也能陪着皇上说一说话。”

    “我若有空陪她们,她们便生儿育女,我若忙于朝政,她们就只能一个个地看着天看着地,几十年那么干等着”

    柳承炎没等她再说话,皱眉挥手。

    “把这件事交给皇后去办,安排得体的女官去教习经史子集,想学琴的学琴,学棋的学棋。”

    他这辈子被关够了,虽然知道按照祖宗规矩,这九个妾室都是纳进来为着皇家开枝散叶,但也绝不能这样闷着。

    孔嬷嬷快速应了,即刻吩咐宫女去传信中宫。

    当下正是冬末春启的时候,天干地燥,在外头有种说不出的冻意。

    虽然今早从天还未亮便上朝到午时,到了晚上,仍有数位大臣候在暖阁里,有事相奏。

    两省无雪,四省丰收,黄河冬汛时沉了官船,徽南有水道淤堵不通,已经误了通商。

    报喜寥寥,烦忧甚多。

    柳承炎回乾清宫里议事时,从落轿到入殿只有十几步,大氅上仍是落了薄薄一层雪。

    他呵了口气,示意陈毫按事情急缓依次请人过来。

    “对了,再赏他们每人各一碗渤海的热蜜汤,喝了暖暖身子。”

    “陛下宅心仁厚,奴这就去。”

    帐帘挂好,檀香低燃,通事候在龙座一侧,神色恭敬。

    也是来了京城之后,柳承炎才知道,皇帝身边还有这么个差事。

    按着本朝律令,官话一律作金陵之言,太祖皇帝还出了昭明通韵这本校音书。

    后来哪怕国都从南京迁到北京,官话仍是流传过来,便是自幼长在京城的官儿,也得想法子把口音改了过去。

    偏偏柳承炎生在洞庭湖边,哪里听得懂南京话。

    他每次一上朝,陕北晋西的官员上表奏疏时是一个味儿,粤广福建的又是一个味儿。

    就算是都说南京话,也一样听不懂。

    入声去声根本不是一个习惯,全都得找通事给翻译一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