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即入五军营



  ……

  四个月后。

  苏平谦成功通过科考,拿到乡试资格。

  从宛平县通过童试又接着取得乡试资格的考生里,除了在第一轮县试中获得县案首头衔的苏平谦之外,亦有数人脱颖而出,而其中当属许昕商此人风头最盛,不仅在第二轮府试成为第一名,并且持续到第三轮,仍是他第一名。

  若非第一轮的县案首被苏平谦截了去,不然许昕商就是此次童试的小三元了。

  但仍有人认为,如果苏平谦继续参加府试、院试的话,说不定后两轮的案首便轮不到许昕商了。

  对此,宛平县里的读书人众说纷坛。

  一次偶然,苏平谦听到外面的言论,不禁有些汗颜,能在县试中获得第一名里面肯定掺杂了小许运气的,不过实力占了大部分。

  至于此次宛平县取得乡试资格的考生,之中有两人是苏平谦熟悉的,一个即是李腾,李县丞的宝贝儿子,另外一个毋庸置疑——许昕商。

  苏平谦没有见过此人,但听名字,应该是个风度翩翩且带有书生气的年轻读书人。

  ……

  金銮殿。

  朱瞻基像往常一样批阅着案上的奏折,他看得极为仔细而认真,但凡看到有关于民生的折子,这位皇帝考虑再三后,基本都会用朱笔在纸上画一个圈。

  嗒嗒嗒——

  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守在殿门旁的太监见到急匆匆而至的老者,皆朝其看了一眼,自从科考结束以后,这位年迈的尚书大人便常常光临金銮殿。

  “老臣,拜见陛下。”

  来人正是杨士奇,他行完礼,望着坐在长案后的朱瞻基,道:“老臣有一事急需与陛下相讨……”

  朱瞻基抬手,目光从翻开的折子上移到杨士奇身上,面无表情地说道:“又是为了你那个弟子而来吧。”

  被拆穿的杨士奇,脸上毫无波澜,似乎早已有所预料,继续厚着脸皮道:“老臣这个弟子虽偶尔有些顽皮,但也毕竟能理解,还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嘛,不过其身上种种特殊,陛下皆看在眼里,如此神童,就这样放置不用,岂不是我大明朝以及陛下的损失,且既然陛下将之交付给老臣,那么说明陛下心里是在乎老臣这个弟子的。”

  “好了,好了……”朱瞻基摆摆手,不想再听这老家伙再说下去,反正自己也有心安排苏平谦,就趁此次科考结束,距离三年一次的科考仍久矣,便暂时给苏平谦一个历练机会。

  杨士奇面色一喜,随即试探地问道:“陛下是准了?”

  朱瞻基淡然道:“准什么?”

  “呃……”杨士奇忽然记起,似乎不知道陛下想要怎么安排苏平谦。

  朱瞻基继续道:“暂时让苏平谦充入兵营罢。”

  杨士奇犹豫了一会儿,刚准备说话,朱瞻基又道:“这不是苏平谦自己的意愿吗?怎么?难道你还舍不得了?”

  “老臣是担心……”

  朱瞻基伸手比了一下,道:“有什么可担心的?朕当年,这般大点,就跟着皇爷爷在边境打仗,他苏平谦如今十七岁,又不是要他直接上战场打仗去,这怕什么?难不成他比朕还要金贵了?!”

  杨士奇微微低头:“陛下有理。”

  临了,朱瞻基道:“朕想了想,决定就把苏平谦充入五军营罢。”

  ……

  “五军营?”刚通过徐恭得到消息的苏平谦错愕,随即陷入沉思,明朝京军三大营他是知道的,分为五军营、神机营、三千营。

  五军营身为三大营的主力部队,又分为中军,左、右掖和左、右哨,以步兵为主。

  而苏平谦的最先考虑的其实是神机营,因为神机营掌铳、炮等项火器,也因此得名,作为一个后世之人,他心里自然无比清楚,热武器和冷兵器的巨大差距。

  或许现在还不怎么明显,可随着历史递进,直到明朝灭亡,清朝掌政,国门被侵略者破开,各种先进的大炮、枪械横空出世。

  到那时,谁还敢低看火器?

  可是现实偏偏没给苏平谦进入神机营的机会,而是入了作为京军三大营的主力五军营。

  剩下一个三千营,据苏平谦的了解,属于骑兵为主的部队,且传闻这三千营最初乃是由三千名蒙古骑兵组成,直至如今扩大到万人,虽然明面上的主力部队是五军营,可实际上,这为辅的三千营反而内含精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