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王直冤死,窗口期到-第3/3页



  “不说这些,沈伯伯,仗打成这样,你生意还能做吗?”陈海强行转移话题。

  沈四亭苦笑:“哪里还有生意,苟延残喘罢了。”

  “还望侄女能赏口饭吃。”

  陈海:“我看码头上很忙碌,二位带了哪些货来呀?”

  沈四亭道:“都是些不值钱的,耕牛300头,公猪母猪200口,狗20条,鸡鸭40只,余下的全是棉布。老朽积压的库存,不贵,贱卖贱卖,200文一匹。”

  陈海直接了当问道:“一共多少银子?”

  “白银4000两。”沈四亭说道。

  陈海点头,她还给的出。

  不过节省一点也是好的。

  “沈伯伯,现在浙江南直隶米价多少银钱?”

  沈四亭语出惊人:“现在6钱半一石,往后很可能会长到8钱9钱一石,甚至1两一石。”

  陈禄发问:“因为战乱?”

  “不单是战乱。”给沈门一个开口机会,“除毛海峰之故,浙直百姓春耕尽坏之外,今年年初浙直官场传有流言,朝廷欲行改稻为桑国策,改尽浙江稻田为桑田。”

  “改稻为桑?”陈海心中一动,天可怜见,总算有自己知道的事件了。清流严党围绕改稻为桑大打出手,引发一系列的事件,进而海瑞出山,严嵩倒台,及之后的《天下第一书》,是大明王朝里的第一**部分。

  但对陈海自身而言,这无疑是个窗口期,绝佳的窗口期。

  “咳,沈伯伯,沈大哥,据我猜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浙江会很乱很乱,也会很危险。环境已经无法经商做生意了,所以您二位家产财帛能转移就尽快转移,无法转移就请放弃吧,这是我给你们的忠告。”

  “并且请将我的原话,一字不漏转告沈一石伯伯。”

  二沈大惑不解:“何以见得?”

  陈海不答:“我这里有一批稻米,是去年刚收的稻子,想出手,二位可愿接手?”

  沈四亭点头:“可以。”

  “伯伯不验货?”

  “你不是弄虚作假的人。”沈四亭很有信心,“多少银钱?”

  “六钱银子一石。”陈海开口。

  沈四亭轻捋胡须:“六钱银子会亏本呀。”

  陈海摇头:“伯父可以两个月后再来交钱取货,反正现在是六钱,后面也是六钱。大可放心,这些我都会写在合同里的。”

  “这期间粮食我来保管,发霉了损失我担。”

  “大侄女把话说到这份上,不应下就是老朽的不是,一万石能拿的出手吗?”沈四亭道。

  “可以。”

  “十万石呢?”

  “可以!”

  前脚还哭穷,后脚就要吃下十万石稻米,沈四亭还是有钱啊。

  “我还有些急缺的物品,需要劳烦伯父大哥代为采买。”

  “但说无妨。”

  于是陈海大嘴一张:“我需要更多的耕牛,更需要更多的人口,除此之外还要会修船造船的,会打兵器甲胄的,会造火铳的,还有郎中兽医,各类工匠.............”

  “此外求几本论语,几本三字经,几本千字文,要是有其他的开蒙书物也要。还有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宋人的梦溪笔谈、武经总要。”

  “要是有精通火器的人才,能邀请就邀请,不能邀请的话就绑来。”

  听陈海哔哔完,沈门由衷说道:“又是兵书又是工匠,姑娘你其志不小啊。”

  沈四亭说道:“老朽尽力而为。”

  陈海又道:“现在沈一石伯伯那里有丝绸吗?”

  “放心,他那里一直都有货。”

  “好,交易岛上拿货。对了,怎么不见沈一石伯伯?”

  “杨公公有事,他被绊住了。”

  “太监能有啥事?要钱?”

  “好像是账册的问题,总之是钱的问题,好像胡部堂、郑布政使、何按察使都在关注。”

  陈海长长一声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