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游戏一场梦
历史洪流,
泥沙俱下。
裹挟良善,
混淆无知。
四世三公,
兄弟阋墙难成事。
长水校尉,
只令乌桓几千兵。
看成败,方知晓,
描金不必丹青手,
文过才需好篇章。
袁氏兄弟按理说是东汉末年最具实力的存在,但历史的起承转合从来没有让这样的势力顺理成章获得成功。
天意,岂是人可以提前看透的呢?
刘备是理想主义者,从来没有理想主义者实现理想。
孙权是自由主义者,从来没有自由主义者获得过真正的自由。
因为“主义”这玩意是致命的,主义是没法实现的,像****一样。
每隔两三年,我就会鬼使神差地打上一段时间的游戏。一般会是两三个月,会花一些钱,买装备,升级。
我最近刚刚结束了的游戏,叫《铁杆三国》,还挺有意思。
不断地获得新角色和新装备,不断地强化角色和装备,不断地升级,给你一种动力,让人欲罢不能。
我打游戏有一个特点,也许很多人也是这样子。就是打到一定的程度了,技艺娴熟了,级别太高了,就忽然觉得索然无味了,突然就不打了,立刻删除。
不是七年之痒,两三个月就烦了。
一下子轻松了,潜意识里对浪费时间和金钱不值的烦躁也随之而去。
戒烟如果能如此果断该有多好啊!
我对三国一直有自己的感受。
《三国演义》这本书读的并不是特别细致,《三国志》就别提多陌生了。
但是对三国里面的人物、情节、人文、地理还是特别感兴趣的。
这些元素就像一个个的节点,从每个节点出发去学习,研究,拓展,逐渐形成一条条脉络进而结成一张网,由模糊而逐渐清晰。
每次打游戏的时候都会发现一些新的东西。
三年前我打的是一个关于明朝的游戏,发现有很多地名、事件和人物都是陌生的,好奇心让我欲罢不能,好歹咱也是理科生中百里挑一的文人啊!
蓝玉、李如松、李如柏,呼伦湖、贝尔湖、萨尔浒。
根据这些人物和地名发散而去,研究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其乐无穷。
三国也是一样,三国里面我可能知道的人物会比明史的多一些。
像刘三刀、邢道荣、王异、华雄这些一闪而过的人物有些冷僻,冷僻才值得研究啊!
没有足够的史料支持,那岂不是有了演绎的空间和演绎乐趣吗?
凭什么他可以写《三国演义》,我就不能演绎三国呢?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或者说历史有太多的相似了,简直是在重复。
我们的每一天遇见的事情都可能是历史事件的一个类似的重演。
现实的世界其实就是一个三国的世界,美帝、大鹅和我就是魏蜀吴。谁是魏,谁是蜀,谁是吴尚不明朗,苗头是有的。
战争、自然灾害、人民的生活的困境,是每个历史时期都要面对的,三国时期和现在都不能例外。
问题的程度和我们所观察角度有差异,本质上还是没有什么不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三是所有的事物的最小公约数。
事不过三,三以后的数字包括四都是不重要的。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三国归晋之前只有三方重要力量,第四名以后的力量已经被前面的历史折磨成了碎末,被销毁了。
没有刘表、刘璋、公孙瓒,也没有袁术、袁绍、皇甫嵩。
所有的历史中,只有前三位的力量是真正的决定性力量。
三个力量之间的互相制衡,会最终成为两个力量。这两个力量,在和第三名的制衡中有一个在下降,而第三名已经被淘汰了。
第三名蜀汉最先被淘汰,孙吴变成第二位,但已经跟曹魏实力悬殊了,仅仅比被淘汰的那个强一点点,有苟延残喘一番的机会而已。
如果说秦是中央集权的开始,汉就是中央集权的熟练过程,到了唐,就发挥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可以运用自如。
汉承秦制,此后的历代王朝,都用同样的思路去统治者人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