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蜀吴的日用饮食-第2/2页



  张翰对鲈鱼真是情有独钟,他成就了一个典故:“鲈鱼堪脍”。

  说是季鹰在洛阳见到秋风起,忽然思念起吴中老家的菰菜、莼羹和鲈鱼脍,于是回家去了。后来将思念家乡称为莼鲈之思。

  张翰字季鹰,文学家,张良后裔,吴国大鸿胪张俨之子。有才情,善作文,性格放纵不拘,官至大司马东曹掾。见祸乱方兴,以莼鲈之思为由,辞官而归。

  以思念家乡鲈鱼为名,辞官避祸,多通透人生啊!

  从地域来看,蜀汉和孙吴的大部分地区属长江流域,他们的百姓和军卒如果吃鱼的话,就会以青草鲢鳙为主。

  而曹魏所占据的地区更多的属于黄河流域,所以他们更可能会以鲤鱼和其它杂鱼为主。

  作为孙吴政治集团的高层和文人雅士,更多的会以食用松江鲈鱼为主。

  因为松江鲈鱼是高贵典雅的象征,长久以来浪费了很多骚客的笔墨。

  不写一首赞美松江鲈鱼的诗,就和这个时代的顶流文学水平有差距了。

  或者,至少写一篇赞美河豚鱼脍的。

  三国时期吃鱼的方法很讲究,烤鱼是上不了台面的,那时贩夫走卒的吃鱼方式,得其味,实其腹而已。

  讲究的做法只有两种,鱼脍和鱼羹。

  鱼脍,就是生鱼片,汉唐时期最为流行的吃鱼方式之一。

  神医华佗曾为广陵太守陈登治过病。陈登的症状是心中烦懑,面红耳赤,不能饮食。

  华佗给陈登服药后,陈登吐出了三升赤头且首尾动摇的虫子。

  病因就是食用了过多含有寄生虫的鱼脍。

  鱼脍固然美味,吃多了或吃错了身体就会出问题。

  鲈鱼有寄生虫,河豚有致命的毒素。

  美味和风险并存啊。

  至于其他食物,南北方还是有些差异的。

  曹魏以粟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小米为主粮,也会吃一些小麦制成的麦饼或者是麦片汤。

  孙吴和蜀汉以稻也就是大米为主。

  至于辣椒、西红柿、土豆、玉米那是吃不到的,还没有被引进过来。

  羊、猪、狗、鸡可以吃到,牛肉没有,宰杀耕牛是死罪。

  浊酒,用米酿造,用筛过滤,十一二度,喝几斤无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