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衙内作诗-第2/3页



  众人听了也连连称是。

  赵楠略一思索,吟诵道:

  “《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赵楠吟诵完,联想到历朝历代农民的血泪史,热泪盈眶!

  文人墨客抄诗完毕,瞬间就爆发出暴风骤雨般的掌声,雷动不息。

  他们知道,今夜,高粱酒将与这首怜悯天下百姓的《潼关怀古》一起名垂青史,光耀后人!

  没有不散的宴席。

  筵席完毕,寇准叩谢恩师的谆谆教导,敬仰恩师赵楠为的是天下,想的是社稷,自己穿的是旧衣,吃的是粗米,也从不在意,爱的是百姓,恨的是贪官,一身正气!

  所有文人才子都被赵楠的襟怀坦荡,高风亮节所感染,都暗许自己以后一定要善待百姓……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赵楠的心愿,就是大宋沧海桑田,谓世事之多变,河清海晏,兆天下之升平。

  无论世事怎么变迁,只希望大宋繁荣昌盛!

  圆满完成了妹妹给予自己的任务,也尝到了高粱美酒,赵承煦觉得自己不虚此行。

  赵承煦正欲随众人下楼离开,忽然赵楠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你等一下,我还有事要说。”

  赵承煦一个激灵:

  以前的事不是不追究了吗?怎么又有事了?紧张地看着眼前的赵楠。

  赵承煦腿有些发颤,看见有人递给了张南一大包东西,很是纳闷,难道要送我美酒不成?

  赵楠微笑着说道:

  “这包爆米花送给令妹,希望她能喜欢!”

  赵承煦接过包裹,如释负重的谢了一声就一阵风离开了。

  心想,只要赵楠不翻旧账,今天就算我烧高香了!

  当晚,赵志英拿着诗看了何止百十遍,连姐姐赵志愿来到她身边,她也毫无觉察。

  姐姐吃了几把爆米花,赞不绝口,赵志英才从沉思中回过神来,拉住姐姐一起看赵楠的诗。

  赵楠忧国忧民,心怀百姓疾苦的情怀,在每一句每一行无不体现得淋漓尽致。

  探讨完诗文,姐姐打趣道:

  “英儿,赵楠心系天下苍生,令人钦佩,但这包爆米花可是心系妹妹,令妹妹你神往吧?”

  “英子,这爆米花不就说明人家心里有你吗,他怎么不送给我呢?你若不要情郎伴古佛,那姐姐我也陪你一起削发为尼。”

  姐姐说完,姐妹俩“咯咯咯”的笑个不停。

  姐妹俩的一句玩笑话,没想到一语成谶,令人扼腕叹息!

  闻听大宋第一才子,饮了几杯高粱美酒,就作出了一首人人竞相传诵的《潼关怀古》,高粱酒一时名声大噪。

  且说赵承煦坐在府里,很想念高粱酒醇厚甘润的味道,就命人拿府里窖藏多年的老酒来品。

  “咦!怎么没味呢?”

  又命人换了两坛过来,打开倒上,只觉得没有一丝酒气。

  赵承煦忽然想起给妹妹诗文和爆米花时,妹妹为了感谢自己,特地给了他两坛老酒状元红。

  本来用作它用的,现在也顾不上许多了,命人启封,舀了一碗,不曾想珍藏多年的名酒状元红,依然平淡无奇。

  赵承煦心里一惊:

  “不好!我的味觉出问题了!”

  同样,喝过高粱酒的文人墨客,在喝其它白酒时,总觉得寡淡无味,甚至产生了一种错觉,这还是以前熟悉的白酒吗?

  于是,文人们见面的第一句问候语,变成了互相询问,以前畅饮的白酒,现在一入口,何以凉白开般索然无味?

  大伙儿都在寻找答案。

  赵承煦问下人,下人尝了尝酒都说是好酒,还是一如既往的浓烈。

  这下实锤了,自己的味觉丧失了。

  赵承煦就跑到妹妹的绣楼,让俩个妹妹帮自己想想办法。

  俗话说:旁观者清。

  赵志英仔细询问了来龙去脉,得知是饮了暴烈的高粱酒后味觉丧失了,就轻轻提醒道:

  “哥哥,解铃还须系铃人!你的味觉问题就出在高粱酒上,答案也理所当然在高粱酒里。”

  “妹妹,你的意思,我还得去落霞楼找赵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