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第 148 章



“哐当——”

 青衣的文吏倏而惊醒, 抬头望去,见是门边挂着的铁钳落下,便又懒洋洋的窝了回去。

 “听闻, 颍川郭氏世传《小杜律》, 法律传家。”

 脚步声在阴暗的屋子里响起,男子的声音温醇而舒缓。

 戏忠弯腰将落下的铁钳捡起, 无可奈何的看了友人一眼。

 相识多年, 他还是不明白郭奉孝如何能在这等地方安然入眠,毫不受影响。

 郭嘉掀开了眼皮,无精打采的说道:“嘉与这等大族能有何关系?”

 戏忠失笑, “前些时日不是还有郭氏族人来请见奉孝?”

 “不见!”郭嘉站了起来, 随意爪巴了一下有些乱了的发髻, “《小杜律》乃严法, 然传承至今, 有几人愿为法吏,而不是服膺儒教?”

 他无意多谈,转而跨出屋门,外头是一片阴暗, 唯有烛火隐隐绰绰,依稀有仿佛来自远方的哀嚎透过墙壁传来。

 这赫然是一处地牢。

 “伏完的部曲, 明面来历为山间草莽, 究其源头却系袁氏故吏之门客。”

 戏忠不徐不疾说道。

 郭嘉停下了脚步, 看向了一旁阴暗牢房中伏在地上生死不知的几人, 他轻轻笑了笑,抬脚离去。

 外头一片大亮, 兵马已至, 只待一声令下。

 “郭祭酒, 戏军师。”

 少年将军策马至前,询问二人。

 戏忠将手上染血的信稿交予曹昂手中,惊鸿一瞥中能见其上提及孙袁。

 “当真如此胆大妄为?”

 曹昂皱起了眉。

 戏忠但笑不语。

 何为真?何为假?

 信件是真,动手却是假,只是事到如今,真假又有何妨。

 “伏氏心存嫉恨,勾结外贼,欲谋害司空,证据确凿,当下廷尉议罪。”

 郭嘉微笑道。

 京卫动了起来,他们朝着伏完府上而去,街道上的百姓皆是窃窃私语,预感有事将发,留下一片烟土。

 戏忠掩面被呛得一阵咳嗽,半晌才幽幽道:“袁绍失势,郭图难保,回头投靠奉孝亦是人之常事耳。”

 “志才兄,”郭嘉回头,拂去边上人肩头落叶,“腐朽草木,为何与之同行?”

 戏忠幽幽道:“昔年司空言麾下军师皆为病秧子,我等同行,确是再合适不过了。”

 “别,嘉可比不上你二人,”郭嘉退开了两步,随后又想起了什么,“清恒近来如何?”

 “听闻是旧疾复发,在家中休养……”

 二人声音愈来愈远,周边一片静谧,却无人知晓在不远处,伏府已被破门而入,哭泣与惊呼声不绝于耳。

 ——————————————

 屋内熏香一如多年以前那般,荀彧回想起了二十多年前的那个春天。

 竹席粗糙,屋内还泛着春寒,他当时年幼,却很是知礼,跪坐许久腿脚生疼亦不敢妄动。

 当时大人在讲定公十三年。

 秋,晋国大夫赵鞅去了晋阳,发动了叛乱,后归于晋国国都。

 书上记载他起兵驱逐了在国内叛乱的贼子,驱逐了君侧恶人,可他的行动却明明白白标着一个‘叛’字。

 “为何以叛言之?”他问道。

 大人笑而抚须,“因无君命也。”

 窗外发出了一阵细微的响动,吸引了二人的注意力,在得到大人的应允后,荀彧打开屋门,看到外头一个雪白软糯的小团子正蹲在地上,看到他出来咿咿呀呀的跑了上来,差点摔了个大跟头,所幸他连忙接住。

 ……嗯,是真的很软。

 他把小孩抱进了屋里,荀绲眯着眼睛看了看,惊道:“怎是叔慈家的孩子,如何一人跑出来了?”

 荀彧一愣,确实想起了他那位叔父家甚少见人的小孩,听闻是身体不好,也不常放出来……未想如今生得这般可爱。

 荀绲想抱走孩子,那小孩却不愿,一个劲的扒拉住了荀彧的脖颈。

 这孩子轻得很,扒拉得越紧却闻不到多少奶香味,反而皆是药草的清苦味道,他当时便心下一软。

 “狸奴,狸奴,”大人软言哄劝了起来,不见平日里对族中子弟的严厉姿态,“若是再调皮,今日便没有奶糕了。”

 那猫崽子一愣,面上似是经过了极大的挣扎,然后毅然决然的……继续抱住了荀彧。

 幼童柔软的面颊蹭过年长许多的兄长的面颊,澄澈的眼眸中笑盈盈的,一本满足。

 ……也不知道他满足了点什么。

 于是简朴惯了的荀绲认命的在屋内点了火盆,接受自己的学生多了一个的事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