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章 国子监(上)-第2/3页
“国子监挺阔气啊,蒋大人,必须住吗?”
蒋兆光微微一愣道:“倒也不是,是中书省对士子的一项优待。”
叶盛轻轻点头道:“此事叶某也有耳闻,我家大人和杨大将军是多年故交,已做了安排,国子监的好意只好心领了。”
蒋兆光道:“如此……也好,杨公子不妨先去看看,鄙人也要和吕大人通个气,大体上是没问题的。”
从国子监出来,坐进马车,杨临安靠近林府大管家道:“想不到叶叔这么吃得开,今天要不是你送我来,我多半入了中书省的瓮了。”
叶盛摇头笑道:“我哪里有这本事?还不是仗着林大人狐假虎威。请公子入瓮倒也谈不上,但肯定比不了自住自由。再说了,拒绝中书省好意的又不止杨公子你一人。”
大周武宗刘璧代楚立国不过二十余年,当今陛下于七年前御极,加上王朝边患不断,以致大周藩镇勋贵众多,且大多都是武宗朝的一代功勋。虽然表面上响应朝廷伴读“恩典”,背地里少不了各种小心思小动作。即便是中书省要求伴读们入住指定住所,阳奉阴违甚至公然拒绝者肯定大有人在。人已经在屋檐下了,还齁着身子往另一个屋檐下钻?
有人做了初一,林実夫跟着做十五,老林不是铁憨憨,不至于在这些细枝末节上公然和中书省唱反调。
侯府二公子不需人教,有些官场上的小九九门儿清。
他一听叶盛这么说,也不矫情了,笑道:“还是手有权柄好办事啊!在象州的时候,每次出门惹事为了尽兴,生怕对方知晓了自己身份,非得藏着掖着才痛快。到了京城方知道,还是它好使。难怪林伯父要叶叔亲自送我到国子监。”
叶盛笑容收敛,淡然道:“盛阳是个看脸吃饭的地方,当然,这里最大的脸仍是刘家人。中书省现今是首辅张养鹤的地盘,但在质子一事上他曾明确反对过,所以就算有人蹦跶,只要不过分,中书省多半会睁只眼闭只眼。人都到了眼皮子底下,住哪儿不住哪儿算多大点事!”
杨临安受教了,他发现自己以前高估了入京为质的严重性,或许本来就没多大个事,虽然有些恶心人,朝廷只要各地诸侯一个态度而已。所以即便心里不舒服,也没听说谁公然抗旨。
可这么个道理,自己后知后觉情有可原,老杨不可能看不出来吧?为什么不明说?杨临安心里有芥蒂,不过马上又安慰自己。正是因为他看出了盛阳的用意,所以才毫不犹豫答应送我进京?
“吕大祭酒走马到任前,国子监所有学子监生鸡鸣而起,日落而栖,很是清苦。如今没那么严苛了,士子们反倒比以前更加勤读。当然,混日子的终究混日子,公子自个儿把握,别惹起众怒就行,自然也没人一定要你卯时起申时归。”
杨临安记下了,既然做做样子,大家面子过得去自是一切都好说。
马车走了半盏茶工夫,停在是一条小巷子口。
叶盛当先下车,“到了,这里是桃花巷,和国子监只隔着两条小街,走路也不过转眼工夫。杨公子随我去看看宅子合不合心意?”
当管家说话都这么漂亮吗?桃花巷?寓意可真好,日日桃花开,蜂蝶纷沓来。
杨临安先是四周瞄了瞄,位置极佳。据说盛阳寸土寸金,宅子不便宜,有些京官还租着别家宅院做府邸。
“谢谢叶叔,宅子花了不少心思吧?早就备下了?”
叶盛也不隐瞒,点头道:“盛阳居不易,不早做准备怎么行?差不多一个月前就收拾出来了。”
讲究!杨临安暗自佩服,不仅做事讲究,心思也讲究。一个月多前陶貂寺刚到象州颁旨,这边就开始准备了。
宅子在桃花巷里不远,第二个门就是,不算阔绰,但相当精致。一座小院子,水井旁有一方不算太小的池子。客厅、书房、门房、厨房、耳房应有尽有,连客房都不止一间。还给安排了两个下人,门房兼车夫老陌,厨娘兼丫鬟聂嫂。
两个老实人老实在院里候着。
有车夫自然就有马车,老陌一看就是活好话少的精明老实人。
聂嫂……嫂子好,包的饺子一定好吃,还不噎人。就是样子稍微磕碜了点,这也是为了我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