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三疑
可是,为何道家会这般不留余力的帮助黄巾张家三兄弟来发动这一场黄巾起义呢?
虽然每一个隐门都知晓今后再也回不到那武权时代,但是他们希望做到无限接近当年武权时代的辉煌成就,为此他们纷纷做出属于自己的努力在乱世之中暗中扶持起来一支势力来争夺天下,平安时代的时候则是通过入仕这一方式来扩大自身所支持者在朝廷之中的影响能力从而最终达到其目的。
像儒家这种习惯于隐藏在背后的隐门所采用的方式就是培养大量的儒生然后进朝做官,虽然儒家也知晓会有一批儒生最终会被皇室或者其他官僚集团所拉拢。
不过这实际上是一个广撒网的过程,总不可能每一位都是属于那种二五仔之类的人,总会有几位忠心耿耿的人在,只要有这些忠诚之人在的话那么实际上就已经赚到了,接下来儒家会动用自身资源在与其他各方势力进行利益交换之后将他们给培养起来栽培到一定的位置上好为儒家争取到足够的利益。
和儒家一样的则是兵家,兵家采用的是培养武官的形式在军队之中安插亲信,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的话实际上是属于那种更加狠毒的做法。
众所周知朝廷最为忌讳的就是那拥兵自重之人,对于军权是一定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时候才会感到安心,如果兵权被外界势力插手的话那可就是难以收回的一件大事,是需要让人感到震怒。
也正是因为知晓这种事情很容易遭人忌讳,兵家也没有做的太过分,是属于那种小心翼翼的行为。
同样名家在礼部、鸿胪寺,法家在大理寺之中也都有安插属于自身的势力。
像这种情况实际上朝廷皇室也是知晓,可他们却也无能为力,因为这是当初他们争夺到那皇权之时皇室和隐门所达成的交易之中的一项内容。
但哪怕再怎么渴望一统三权,像隐门这种存活上万年的势力再怎么说也不可能做出这种亲自上台的傻事出来,哪怕真的在暗中进行支持也不会这般大张旗鼓恨不得让所有人都知道自己打破了隐门之间、隐门和皇室之间的默契亲自站到台面上的事实,一般上都是遮遮掩掩恨不得彻底撇清关系才好。
如果说是因为张家三兄弟在道家之中占据着足够高的地位比如说是道家老祖、掌教之类的人物的话那倒是能够解释的通道家为何会亲自下场半公开的进行站队表态。
可若是张家三兄弟真的在道家之中占据高位的话那么他们完全犯不着以身犯险亲自出来打前站,所以可能性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是颇受道家高层们所看重的弟子,要不然的话道家也不会让他们前来发动这一次所谓的黄巾起义事件。
可问题又来了,如果说他们只是颇受道家重视的道家弟子,那么为何道家会舍得把代表道家掌教信物存在的道令交给张角他呢?
要知晓道家掌教可是令不离身,因为道家的规矩可以说是见令不见人,只要你拥有道令那么你就拥有代使道家掌教之权,除去极少数的权利是需要召开道家的道会来进行商议表决外绝大部分的情况下都是拥有可以由其一人定夺决定。
正是因为道家道令所拥有的重要意义,所以这一情况才更加让人感到费解,到底是谁拥有能力将道家掌教令牌交给张角让其成为黄巾军的信物呢?
在思考到这一点时候,北冥魇的眼前一亮,她突然想起了刚刚魇所提到的一个关键词黄巾玄师,也只有那位神秘无比从未在正史之中所提及到的黄巾玄师才有能力让道家支持太平道进行黄巾起义。
也只有这样一个解释才能够说明为何道家会一反常态选择半公开的支持这一次黄巾起义试图通过这一次黄巾起义完成自身的蜕变,由幕后走向台前成为皇室,当然到了那个时候是何种制度则是无人知晓。
不过真的要是道家出手相助的话,可为何黄巾起义会这般快速就消失,只是维持短短一年的时间,就宛若流星一般的陨落消失?
按照常理来说的话哪怕是在选为发动黄巾起义的黄巾三师死去之后应该就立刻会有人来进行接手才对,无论是那神秘无比的黄巾玄师亲自出马还是扶持起一位黄巾信子甚至是选择空降一人来继承黄巾天师和太平道道主之位都是轻而易举的一件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