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花开》上部:北方来信(一十一—一十二)-第4/4页
清朝乾隆年间,秦桧有个后人叫秦大士的考上了状元,因为秦桧历史上的“威名”,自觉颜面不好,写下两句诗:“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秦大士不过为了替自己遮羞,不会想到祖宗的基因流到他身上,会不会做秦桧第二。这两句诗已经证明,秦大士具有杜绝先人做坏事的决心。其实,做好事也好,做坏事也罢,开先河的那个人的责任从没有人也不会有人去追究,人们看的终究是当下。
我一直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唯一最具特色和最荣耀的事是科举考试。科举不承认世袭(除非你是皇亲国戚),创造了机会均等这一举世无双的壮举,可惜学子们的学习内容和考试内容太单一,只注重治国,不注重科学,让中华在近代落后挨打。也就是这个科举制度制造了**,因为考试看不到人品,虽然治国讲道德,但没有法治精神的社会,德如一根脆弱的芦苇,很容易折断。
所以,不论人的基因还是治国基因,必须跟上外部环境变化,必须关注环境,而环境是人自己制造的,人与环境,相克相依。
很多人把中国看相职业职业当做封建迷信,殊不知,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讲究看相。我认为,看相是一门科学,它来自长期的观察与研究,是社会学定向研究的产物。
在所有相学书中,曾国藩的《冰鉴》的大部分内容价值比较大,比如他说:“端庄厚重是貴相,谦卑含容是貴相。亊有归着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不好把握的是如何理解“端庄厚重,谦卑含容,亊有归着,心存济物”,至于“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筯;若要看条理,全在言语中”,则是经验之谈了;而“巧召杀,忮召杀,吝召杀,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全是殷鉴之语。
话又说回来,只凭看相识人或是只凭相貌取人,又陷于主观,人不去做事,长个好模样得了,如同奶油小生。即使不用相貌取人,尚且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察人识人哪那么容易!
写到这里,是否跑题了?下回再聊。祝你
进步!
2009.12.9周三夜乙丑十月二十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