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篇章 城北往事-第2/4页
在“职工中专”住的那一段日子,我和她于新泰市人民医院实习之余,出“职工中专”向西,遇上第一个十字路口,然后右转北去,是在实习点起初那一段时间的经常性选择。
右转直去,路的两旁的红薯(地瓜)地、玉米(苞米)地、小麦(麦子)地,我和她有去过。去的时候,都是在庄稼已收割、收摘、收挖完之后,地显得很干净的时候。右转直去的路,我们几个男同学有走过,早晨起来跑个折回,披风带气的精气神十足。右转直去的方向有金斗山。不知道著名的相声大师李金斗是因为其家乡有那座金斗山而取名,还是金斗山因有了著名的相声大师李金斗而得名。其实相声大师李金斗是BJ人,因为李金斗名气大的原因,人们硬是将他往金斗山靠,想拉上点关系,也顺带出一下名。我也一直把李金斗跟金斗山靠在一起有近三十年,近来始才发现人们当时的道听途说和我的相信都是错了。原来金斗山的来历是这样的:新泰城北有座山峰原叫曝书山,现在人们却都叫它金斗山。人们都传说这山不但是新泰的镇县之山,而且会给人们带来财富。说起金斗山的来历,还有着一段迷人的传说。
那是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那时候金斗山下住着一家开店的老两口。店主叫王长福,再就是他六十多岁的老太太。老两口已经在山下的路边上开店几十年了,南来北往来住店的客人还真不少,不过大多是住一段时间就走。可有个店客很奇怪,那就是每年雨季到来以前,店里都要来一个操着南方口音的人。这人平日里不做买卖不逛景,可在店里一住就是几个月。雨季一过,这个南方客人付清店钱就走。起先王长福不大注意,可后来这个店客年年如此,王长福就注意起来。他慢慢发现,虽然这个店客平时不干什么,可是每逢下过大雨,这个住店的南方人就出去,回来时也不见带来什么。王长福很有些纳闷,几次问这个南方人,南方人总是笑而不答,王长福也不便再追问什么。一来二往大家都熟了起来,王长福夫妇对这个老住客却更加的照顾起来。有一次,南方客人有病,王长福夫妇跑前跑后,为他请医抓药,南方人非常感动。就这样,南方人雨季前来秋季住了雨水就走,一直住了十多年,也一年一年老了许多。有一年秋季,南方人临走前对王长福说:“这些年你们夫妻二人细心照顾我,也没有什么好报答的,实话告诉你们吧,你家门上的这座山是宝山,山沟里有个石臼,那实际上是盛金子的金斗。每逢雨后,冲下来的金子就落到这个金斗里,里面就落满金豆子。如今我也老了,不能年年来了,你每逢下雨天就去山上的金斗里去挖金豆子吧!”
南方人走后,王长福对这个事半信半疑的,就想借下雨的时候试一下。王长福好不容易盼到了一场大雨,雨还没停,他就按那南方人说的位置跑到了山上,走进一看,沟里果然有个蒜臼子一样的石窝,山水一下来,石窝激起的水花老高老高。可是光见水花不见金子,王长福半信半疑地蹲下身来把手伸进石窝底下一掏,就觉得里面有些沉甸甸的沙粒子,抓起来一看,原来是一把金光闪闪的金豆子。王长福高兴的心都要蹦出嗓子眼了,赶紧三把两把把石窝里的金豆子掏得干干净净,两手捧着一溜小跑回了家。
回家以后,老伴见王长福捧回一大捧金光闪闪的金豆子,眼瞪大了,嘴张开了,惊讶的半天说不上话来。待到王长福把经过一说,老伴在他头上狠狠的戳了一指头说:“你这个长福呀真是个长笨,那个石窝像个蒜臼子那么大能盛多少金子?要把石窝凿成个大大的金斗,那下回雨咱不就能挖一斗金子吗?”王长福一听有理,也顾不得喘气,立刻带着锤子和凿来到山上,把盛金子的石窝凿成了个金斗。他凿好后,看看还嫌斗小,就用凿狠狠的砸,把那个金斗凿的越来越大。,心想:这下可好了,再下雨我就拿着布袋来背金子吧。可谁知这一来,那个天然的金斗被凿的变了型,再也盛不住金子了。
后来人们传说,金斗山上还有的是金豆子,但是出来多少都叫南方人在金鸡岭下盖的金鸡庙里的金鸡给吃了。不管怎么说,金斗山还是和莲花山一样,每年都有七十二场浇花雨,种什么长什么,是个山青水秀物产丰富的好地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