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我们可以这样做



如今的南燕国有四位当朝宰相,四位宰相分别姓:李,孙,雷,朱。

前段时间,搞不定卧虎山的马小白将军现在已经被打入天牢等待发落。

大殿上有人心想:今天早朝的气氛和往常有些不一样?

坐在龙椅上的赵隆对大臣们说:“众位爱卿?关于卧虎山,现在怎么办?”

皇上话音刚落,73岁的朱宰相便说:“依我之见自然是马上另派将士前去卧虎山围剿。”

赵隆问:“这一次又是谁做统帅?要领多少兵马?”

朱宰相说:“这一次就让岳将军做统帅,熊将军做先锋……就十万大军好了。”

现如今,整个南燕国也就300万的军队,而且300的将士绝大多数都驻扎在边境,军事要塞,重镇,以及南燕国地里位置很重要的地方。

别看赵隆一家子都在京都,但在京都也就只有区区15万的守军。

朱宰相口中的“岳将军和熊将军”,此刻两人就在大殿上,两人站在列队的最后一排。

一般情况下,早朝时,列队前排都是那些文官,武官都在后排站着。

如此情况,不是武官们低调,而是这些武官的口才都没有那些文官的好,于是他们那些人索性都站在后排。

朱宰相的建议让后排人群里的岳将军和熊将军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他们两人,任何一人的武力值都比马小白高一些。

65岁的李宰相对朱宰相的建议嗤之以鼻,他问站在身旁的他:“那么,请问朱大人,你打算从什么地方调遣10万大军去卧虎山剿匪?”

朱宰相对李宰相说:“就从京都调。”

“岳将军,熊将军,还有京都的十万大军都去了卧虎山?万一到时候京都出了什么状况该怎么办?”

“京都怎么可能出状况?”

“我是说万一。”

朱宰相说:“那就从乌州调来十万大军。”

在这里,南燕国王朝和象山国王朝的边界接壤,接壤区域,南燕国这边就是乌州,现在乌州有30万大军驻扎在那儿。

别看乌州有30万大军,但南燕国和象山国的边境上已经有30多年没有发生战事。

正因为这样,这两国的边境上人员流动性很大,贸易频繁。

也就是说,从乌州调遣10万大军去卧虎山是完全可行的。

李宰相对朱宰相说:“岳将军做统帅,熊将军做先锋,然后两人带领10万大军去卧虎山……我想说的是,显然两位将军是百分之百能完成任务……但我还想说的是,那也会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我又想说的是,十万大军去攻打几千人的卧虎山,这是用大炮打麻雀,用十万人去攻打几千人这种事,以后会被当做笑话写进历史。”

听完李宰相的话,70岁的孙宰相对李宰相说:“那么,李大人有何高见?”

李宰相嘴里轻描淡写吐出两个字来:“招安。”

招安?!大殿上的众人一片哗然。

李宰相的“招安”建议让69岁的雷宰相笑了,他看着他说;“狮国的叛党也能招安?招安来之后,他们那些人能为我南燕王朝重用?……就问李大人,你敢用他们?……他们可以叛变狮国的皇帝,到时候他们同样可以叛变圣上……卧虎山的那些匪人也能招安?亏你想得出这样的点子……他们是罪该万死!我想,招安卧虎山这件事才会有可能当做笑话写进历史。”

赵隆面无表情的听着大臣们说的那些话,

他既不同意李宰相的意见,也不同意朱宰相的意见,虽然他不同意他们的意见,但在这个时候他不会发表意见。要知道很多时候,他这个皇帝的意见,这些大臣们也不会听。

对他来说;你们继续好了。等你们意见统一了,再来和我说。

李宰相说:“我这里的招安是另有目地,是伎俩,是手段,是有可能不用一兵一卒就能把卧虎山的匪人剿灭掉……我怎么不知道那些人罪该万死!不能用?”

朱宰相对李宰相说:“那我倒想听听你的高见。”

李宰相说:“就是假招安,真杀人……那些人离开卧虎山之后,他们还不是我们案板上的肉?……”

听到这里,朱宰相笑出声来,他想,这老家伙真是天真,人家就凭你一句‘招安’?人家就下山来京都领圣旨接受册封,然后顺便让你砍头?……他们都是什么人?他们都是人精,他们在狮国皇帝身边混迹这么多年,难道还猜不到你这样的手段伎俩?……我看傻子都猜得到,更别说曾经的三位,狮国的五虎上将成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